《无缝地带》封面
李枭作品
在鲁迅文学院参加培训班时的李枭
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内网络谍战小说作家领军者”李枭创作的谍战小说《无缝地带》正在本报独家连载,那扣人心弦的情节、接地气的大连背景、独特的镜头化笔触……一下子就抓住了不少读者的眼球。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枭其实是一位网络作家,他的《无缝地带》在网易云阅读连载以来,点击率已经超过1.5亿,是目前为止网络谍战小说里点击率最高者。
日前,本报独家专访了刚从鲁迅文学院第十三届网络作家培训班(首届现实题材班)学习归来就获得了首届泛华文网络文学“金键盘”奖的李枭。
最接近纯文学的网络谍战小说
在创作《无缝地带》之前,李枭已经创作了《禁城一号》《刺杀》《信仰》等多部长篇小说,且均被多家顶级影视公司计划投拍。
2009年加入了大连作协后,李枭切身感受到了素素、徐铎等大连传统文学作家以本埠人文、历史、地理等为背景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为宣传大连作了很多贡献。李枭说:当时我就在问我自己,我能为大连做点什么?我觉得我还是要从我的本职工作出发,我写过北京、上海、广州的谍战故事,为什么就不能写写大连的谍战故事呢?大连是一个地理环境特殊的地方,有着特殊的历史,也必将有着特殊的故事、特殊的人物,当年的大连就受到了国际各大间谍组织的关注,情况非常复杂,有着充足的谍战剧创作素材。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李枭看到了大连“抗日放火团”的故事,当时他就被这些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从而萌生了要以他们为原型,创作一部属于大连自己的谍战小说的想法。为此,李枭沉寂了6年,潜心创作,四易其稿。网络创作以更新快而著称,像李枭这样能慢下来,用质量抵数字,这在网络作家里是不可想象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六年磨一剑的《无缝地带》在网络上一经问世点击率就迅速破亿,更是被媒体、编辑和读者誉为“颠覆谍战小说创作套路的沥血之作”“最接近纯文学的网络谍战小说”。
一部与众不同的网络谍战小说
在读《无缝地带》的时候,随着情节的进展,记者脑海中总会呈现出一幅幅画面,仿佛有在看一部电视剧的感觉。李枭说,这正是他的书与其他谍战小说最大的区别,在写作之前他就已经介入了影视作品的改编,独特的镜头式写作手法,会给读者一种镜头式的愉悦感,能够更快地融入到小说中去。
说到《无缝地带》的创作特点,李枭反复强调了作品中对生命与人性的纠葛与反思。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国民党、日本人……在战争中所表现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他们人性的解读,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李枭说:网络上的其他谍战书,很少涉及到这么多对人性与生命的解读,也没有《无缝地带》中主人公林重五重身份这么复杂的人设。
另外,李枭说:网络作品因为时间的仓促很多都带有硬伤,这也是很多网络文学的通病。《无缝地带》中我注意了每一个细节。比如当时“抗日放火团”如何制造实时起火爆破装置的?我查遍了各种资料都没有找到,以当时的条件真能做出来吗?出于对这个细节的疑虑,我开始研究这个装置到底是怎么制作的。上学时我化学学得还比较好,于是我用化学方程式实验怎么精确计算准确时间,发现非常难,需要几百上千次的实验。在研究的时候还发生了4次爆炸,好在因为剂量控制得比较好,有惊无险并没有受到人身伤害。而当时“抗日放火团”研究时所用的计量肯定要比我这个大得多,这也让我切身感受到他们当时冒了多么大的风险。
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融合趋势
谈到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差异,李枭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是不可分割、不可独立看待的。
他说:我们当今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人类文学的历史很长,我们只是沧海一粟。纵观人类文学史,那些优秀的、在浩瀚银河留下自己璀璨身影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使命感的。由此可以预见,未来的网络文学,必定是以现实主义为创作核心,以现实题材为创作方向的文学类型。而我们当下的大多数网络作家,似乎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这是很可怕的事。
网络文学发展的这二十年,使得中国的文学进入了一个拐点,即该往什么方向走的问题。毫无疑问,如果把中国文学比喻成大河之源,那么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就是从一个源头分离出来的两条支流,经过各自不同的流域,终将“百川东到海”,殊途同归。目前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正处于融合阶段,只是因为载体的不同,还在不断碰撞、摩擦、互相转化。传统文学作家正在向网络IP方向发展,网络作家也有越来越多的实体书面世,两者的界限正在模糊,而使命感和责任感将会是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学形式今后共同的特征。中国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今后必将更加快速地融合,并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带来文学史上空前的变革,这是大势所趋。
网络文学作家现状
中国网络小说发展了近20年,可以说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六七年,作协和传统作家的关注,成异军突起的状态。国家加大力量扶持,近年来培训班、学校等各种活动也是丰富多彩。从阅读群体来看,网络面向的群体最广泛、最普及。让我们欢欣鼓舞的是,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网络作家第一次有代表登上了这么重要的舞台,证明网络创作已经得到了社会主流的认可。
而大连2011年就成立了“大连市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这在全国各地作协来讲都是非常早的。成立之后,大连的网络文学创作势头迅猛,成果可人,大连网络文学工作者从“写手”变成了“作家”,从“散兵游勇”变成了“正规军”。
近些年,整个IP市场对网络作家的作品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网络文学改编的IP作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和反响。这些网络文学作品大部分是质量上过得去的,也得到了传统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而众多原创网站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制定了很多为针对签约网络作家的扶持和奖励政策,这是一种刺激和激励的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部分网络作家的收入。但是客观地说,尽管有这么多相应的政策和条件,大部分网络作家还是依旧停留在温饱线上进行网络文学创作的。读者们在看他们作品,被他们代入进去的时候,很难想象在手机或电脑屏幕的另一头,作者是经过了多少个日夜的呕心沥血,才能为他们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说着,李枭让记者看了下他的“鼠标手”,笑着说:“这就是网络作家的标志。”
李枭说,下一步他正准备转型,从谍战题材转移到青春励志方向,拓宽一下自己的写作之路。而网络作家与“网红”女主播,都是眼下比较受关注的人群,他准备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些新兴群体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