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炜最早的笔名是“ricewhu”。当年他的书向台湾发行,这串英文在竖行排列的版面中显得相当别扭,出版社建议刘炜换成中文名。
那天,刘炜喝多了酒,半天想不出一个“高大、英武、帅气、吸引人”的笔名,索性选中面前最抓住他眼球的那个词语。
自此,作家“血红”与读者见面,不久便成为网络文学界一位知名作家。
2003年是刘炜创作网络小说的起点。
进入网文圈,对刘炜而言是“一时的按捺不住,一时的冲动,一时的无聊”。
自己喜欢追的网文数量少、更新慢,刘炜憋不住,就开始自己动笔,《林克》《升龙道》《光明纪元》……一发便不可收拾。
刘炜笔下的故事,起承转合间俱是惊喜。
“我弄一个世界出来,弄几个性格怪异的人出来,把他们丢进这个世界,任凭他们挣扎拼命,这就是一本书了。”
刘炜说他几乎不拟大纲,创造的人物都随着自己的心境迎来每天“全新的生命历程”。
类似笔下的角色,刘炜自己也工作在“框架之外”。每天花两到三个小时写作,剩下的时间便随意支配。
和其他网络作家一样,刘炜的创作不拘泥于传统模式,不受时空限制;而和不供职于任何单位和组织,凭借知识、技能和专长,为社会提供某种服务并获取报酬的自由职业者一样,刘炜年轻、专业,工作不受公司或单位的条条框框所约束。
如今,自由职业者成为“新的社会阶层”中的重要成员。
此前,网络作家这一职业常遭人误解。刘炜认识的一位知名作者,被母亲怀疑在写网文进行诈骗活动。
在刘炜看来,“新的社会阶层”的提出,让他们第一次明确:自由职业者并非“闲杂无业游民”,而是新的社会阶层的组成部分。
“网络作家是一群特别‘宅’的人。”刘炜说。
“当脱离了互联网,我们就变得很羞涩,这在某种意义上是脱离了社会。”
这一特点更让刘炜体会到相关统战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
“就好像无根的浮萍,突然扎下了根一样,心里踏实、稳当了不少。”
今年5月,刘炜参加了上海统战部举办的第十二期新阶层人士培训班;6月飞往重庆,参加中央统战部举办的第一期网络人士理论研讨班。除了找到回家的温暖感,刘炜更在培训中明确了“要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做好”。
“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车的”
统战工作的开展,让线上写作的网络作家增加了线下与现实社会的接触。
“只有更扎实地扎根于现实,我们才能更好地在网络生长。”刘炜说。
网络作家的成长也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发展。刘炜惋惜地告诉笔者,由于当年网络差、电脑少,很多有天赋的作者都没有坚持下来。
“现在很多更年轻的作者,他们直接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创作,效率很高、品质很好。”刘炜感慨万千。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试水网络写作,网文质量变得参差不齐。在刘炜看来,这辜负了“新的社会阶层”所承载的社会期望。
“作为一名‘文化生产者’,我们必须向读者传送积极、向上的精神能量。”
刘炜说,“从我早期的作品一直到现在,我一直向书友传输一个观点——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崇敬自己的先祖,尊重自家的传统文化。”
“网文作者这条路看似鲜花如锦,但是鲜花都盛开在荆棘上。”自由职业者的光鲜背后,同样是十年如一日的努力、自律和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