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有“东北情结”
杨千紫出生在沈阳,现随父母旅居美国。
在采访中她表示,虽然已经离开故乡多年,但是内心的“东北情结”依然存在,并且体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中。
“我打小就很喜欢写作,小学的时候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以前写过一本书叫《宁负流年不负君》,写的就是东北民国的故事,里面有很多东北的风土人情。如果东北的读者看到这本书,会很明显的感受到我写的是谁,会有一种很强的代入感。”
“我曾专门研究过东北的历史,想把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变迁都理顺后再动笔。盛京是清朝的发祥地,有很多写作素材和创作源泉。
网络作家与读者距离近
谈及对网络作者这个职业,杨千紫笑言:“以前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群体虽然收入还不错,但是社会认同度不高,有的人一听说网络作者,脑海中第一感觉就是郁郁不得志又任性的宅男宅女形象,用东北话来说就是‘不着调’。其实很多网络写手也称得上是创作者、作家,他们也有深刻的思想、不俗的文笔和独到的见解,并且紧跟时代,与读者的距离最近,与读者的互动也更紧密。这同时也说明,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受到尊重。”
杨千紫认为:“网络文学与读者很贴近,几乎所有走红的网络作家都对读者的心理与需求很有了解,他们会在满足读者预期的同时,适当制造悬念。”
写作只为兴趣而非迎合
许多网络写手在创作时都有一个共同默认的规则——去写一些具有改编影视潜力的小说,避开无法影视化的题材。
对此,杨千紫表示,其实网文作为相对自由的一片领域,应该百花齐放,包罗万象,题材扎堆并非明智之举。
“在文学与影视版权开发日益紧密的今天,两方难免会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但有些政策和规则是会随时调整的,还是鼓励大家,包括我自己去写真正想写的东西;同时,网络写手为了迎合读者需求难免会出现刻意写作的情况,每日更新的写作压力造成大部分网文是‘虎头蛇尾’,我希望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作者写文章,首先是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对自己负责。”杨千紫说。
传统文学将更加稀缺
对于经常被谈及的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的区别,杨千紫反对将二者割裂开来,认为现在这个概念越来越模糊,大家都是在做同样的事情,只是发行的手段不同。网络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后可能就没有传统作家这个概念了,因为大家都是用网络来传播。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实这两块看起来经常被人比较的类别,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想要表达的东西和目的都不同。这个时代是属于网络文学的,但传统文学也将变得更加稀缺和珍贵。”
杨千紫说:“身为网络作者我始终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意识。这意味着网络写作竞争将越来越激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越来越多。在某种巨大的诱惑面前,一些人会急功近利。如何沉下心来写作品,如何保护自己作品的原创核心,将是大部分有一定基础的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我想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更勤奋一些,把沉淀在心里却一直没有时间写的东西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