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的泛娱乐产业链变成一片“蓝海”,而汪海英觉得,这是一个享受且富有挑战的过程。
汪海英并不畏惧竞争对手从四面八方涌入的盛景,她所执掌的华云文化面世之初应对的就是一段IP狂热的泡沫期。如今尽管IP狂热正在理性下逐渐降温,但华云文化凭借“新作家经纪”模式锁住了市场目光。
拍形象照、百度百科梳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运营及至落地活动的安排,在华云文化作家经纪的工业流水线上,这一系列操作已与明星经纪趋同。汪海英数次强调华云文化的“强运营”能力,这种能力使得旗下签约作者李幺傻迟迟未被影视化的《江湖三十年》终于等来了影视改编进程,也使得签约作者何堪的作品《冰刃之上》仅完成10万字便被影视平台相中。
IP热带来的“作家经纪”汪海英的原始团队出身于阅文集团,这支团队于2016年跳出由腾讯资本孵化的大平台,当年9月在斟酌利弊后选择了“作家经纪”为突破口。
“作家经纪”并非新事物,它曾因图书定价偏低在国内度过了漫长的温吞岁月,而其命运的转变几乎与华云文化一同出现。
公开数据显示,国内2014年小说IP改编作品有20部左右,2015年有40多部IP改编剧,到2016年这一数字破百。IP热持续升温,引来市场担忧:会不会出现泡沫?“2016年是产业化推进特别快的阶段。”汪海英说。资本曾在2016年之前大肆囤积IP,优质IP在那一时期被瓜分殆尽,甚至有的IP影视剧改编投入成本高达上亿元。
经历了前期打磨,这些IP于2016年集中进入收割期。IP燃烧的这把火一直蔓延到产业链最上游才善罢甘休,上游的网络文学作家随之成为最直接受益者。
在“2017年中国网络作家收入”排行榜上,唐家三少的版税已然过亿,相比于2014年,榜上作者的收入几乎翻了一番。作者收入的明显提升让一部分人率先看到了作家经纪所衍生的机会。“团队独立之初,我们也考虑过从文学网站切入。而这种路径实际上是在重复大型文学网站走了10多年的老路。”汪海英口中的“大型文学网站”阅文集团、掌阅科技、中文在线近几年已陆续上市,早早地攀上了华云文化遥不可及的高峰。
这是一条庞杂、负重而又狭长的道路。“网站开发模式比较重,开发周期就需要3~4个月,开发成本也相对高。”作家经纪存在的市场需求以及团队过去在版权代理运营领域的经验,让汪海英果断地将当初的设想切换成“作家经纪”模式。“既然有内容判断和运营能力,为何不将路径做短做轻呢?”事实上,以作家工作室为切口让华云文化从一开始就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华云文化的逻辑是先开发签约工作室的储备作品,同步进行新品创作。这种新老作品的过渡衔接使得华云文化在2017年签约的55个重点作品中,有17个已被开发。“这个转换率已经很高了。”汪海英表示,这种高转换率是基于工作室的快精准,即以较快的路径获取作品推向市场,以较准的方式通过市场反馈感知作品走向,从而让内容打造更为精细。
到2017年,华云文化旗下共签约艾伟作家工作室、李幺傻作家工作室、总攻大人作家工作室、予胭作家工作室等六大作家工作室。不要迷信IP高热终于开始降温。这一年多内,华云文化体验了行业由狂热趋于理性的完整周期。
在汪海英看来,整个行业在资本开始囤积IP时就显现出了浮躁的气息,导致作家也跟着浮躁。大量涌入影视产业的商业资本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缺乏对原创作品的判断力,只能靠追逐有名气的IP控制试错成本。“最狂热时,一部短篇就能卖到600-700万。”然而抢到IP的下一阶段是开发,这是一个不短的周期。“首先得改剧本,有时剧本都得磨两三年。改编完成之后,还要选择合适的导演与演员,等到拍摄杀青又得选择播出平台。”汪海英说,经历完整个周期,可能当初很火热的IP面对的已是一个全然不同的市场、政策以及观众。
《择天记》《孤芳不自赏》《幻城》等许多原本被看好的“IP剧”,都遭遇了收视或口碑“滑铁卢”,影视制作公司赖以生存的“大IP+大投资+大制作+大阵容”模式并不总是那么奏效。这些案例的出现让资本在狂热中缓慢刹车,他们开始更加理性地看待IP所能带来的效应。
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表示,IP不是万能的,在当下单纯追逐IP的热潮中,更需要冷静。影视文化产业归根到底是内容主导产业,如果对内容重视不够,即使热门IP也很难获得市场认可。让汪海英感知到这种转变的是,很多影视公司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学部来策划IP,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简单地撒钱“买买买”。
与此同时,阿里、爱奇艺等大型资本也创办了文学平台。“这都是对内容理性思考的结果,内容是有价值的,但盲目采购是无止境的。”汪海英始终未让理性脱离华云文化运行的轨迹。从确定以工作室为切口的创立初期,汪海英就作足了从源头孵化内容、培养作者的准备。
今年,华云文化旗下的作家工作室将被升级为传奇故事、女性励志、职业言情、现实题材四大类别工作室,以此邀约更多的作者加盟工作室,拓展产能规模、扩大市场影响力。“升级为类别工作室也是希望生产内容更为多元化与规模化。”汪海英解释。
对作家而言,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将全部精力放在创作上,把市场调研、挖掘卖点优点、联系出版社、签约谈判、催要版税以及后期宣传推广等繁琐工作交给熟悉这一切的专业作家经纪人。华云文化的“强运营”能力就满足了这些来自作家的需求。“内容生产本来就是慢工出细活的事情。”汪海英的华云文化在不影响作者生产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双线运作极大缩短了网络文学影视化的进程。
一旦作者给出内容大纲与人设,华云文化就进入与下游出版商、影视公司或漫画公司等勾兑的状态。这种操作模式使得作品尚在创作过程中,就被寄予了影视化的极大希望,也通过缩短进程进一步规避了市场变化的风险。
产业繁荣下的新挑战《冰刃之上》就是这种双线运作下的成功案例。这是一部讲述少年少女追逐花样滑冰梦想的故事,在作者仅完成10万字的进程中就被影视平台挑中。汪海英估摸着这种模式可以使作品在影视化进程中缩短至少半年的时间,与此同时,下游的提前介入可向作品进展提供思路方向。
“未来要影视化或漫画化,如何让人设、人物关系更精彩、更具有矛盾冲突?来自下游的市场反馈可让作者在保留自身作品核心内容完整度基础上,更立体更好看。”华云文化在签约作者时就定下了清晰的目标,即让作品具备向下游产品衍生的空间。
不过汪海英解释,这也不是完全绑架式的操作,而是在作者开放式创作中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在国内的作家经纪尚未兴起之前,网络文学作品处于一种被集体铺晒在平台上供影视公司遴选的状态。汪海英希望让网络文学作者活得更为精致。
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华云文化的营销环节就开始介入,尽可能地提升曝光率,更多参与奖项的评选。“国内做版权经纪的很多,但大多是做二道贩子的,华云文化则在中间加了很强的一环——运营。”汪海英说。
华云文化也会预测未来两三年有可能爆发的题材,从而尽早地签约工作室以外的相关作品,比如二次元、轻科幻等。目前未必是这类题材开发的最佳时机,但华云文化通过音频、漫画等小成本制作先将其孵化起来,并逐步加码与扩大影响力。
2017年,在汪海英周边又新出现了数百家文学网站,也出现了工作室模式的模仿版,来自舞台剧、短视频、音乐等领域的团队也从不同切口四面八方涌入泛娱乐生态。她预感到整个产业的繁荣,也提前触摸到即将出现的新挑战。
“这是一个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不是满足于原有能力就可以的。”华云文化已开始逐步介入影视领域,2017年投资了四部网络大电影。汪海英透露,今年华云文化还将投资网络电视剧,未来3年内,他们可能就会成立专业制作公司来打造电视剧。“逐渐地把影视部分独立起来,更多地把我们的版权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