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展开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传统文学>正文

首届“孙犁散文奖”揭晓,颁奖典礼在孙犁故乡安平举行

时间:2017-09-19 16:53:05    来源:爆侃网文综合整理    编辑:爆侃网文 字号:TT

1505811247457607.jpg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致辞

1505811275525232.jpg

  中共安平县委书记张福杰致辞

1505811307611167.jpg

  颁奖现场

  经过三个多月的评选,备受关注的首届“孙犁散文奖”揭晓。阿来的《士与绅的最后遭逢》、宁肯的《少年穿过七十年代的城》、祝勇的《再见,马关》、梅洁的《迁徙的故乡》、雷达的《梦回祁连》、汗漫的《一卷星辰》、李方的《一个人的电影史》、袁方的《生死杨村》、张暄的《母亲的市民之路》、程鹏的《诗意的栖居》等10篇作品获奖。

  9月16日,首届“孙犁散文奖”颁奖典礼在河北省安平县举行。活动由中共安平县委、安平县人民政府、《散文选刊》杂志社、河北省作协散文艺委会等单位共同主办。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衡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福华,安平县委书记张福杰,王宗仁、孙德全、张陵、彭学明、刘家科、张锐锋、吴志实、萧立军、甘以雯、陆梅、乔叶、葛一敏、冯杰、刘军等作家、评论家,当地有关部门领导及孙犁先生亲属参加典礼并为获奖作家颁奖。

  评委会主任李敬泽在致辞中代表评委会向获奖作家表示祝贺,向孙犁先生的家乡表示感谢。他说,孙犁先生是我们热爱的作家,在他的身上,体现着中国文人最优美的品质,在他的作品里,体现着作家的风骨、气度,体现着他对文化、文学、文字的责任和忠诚。虽然孙犁先生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是他的文字、他的人格,还在持续地影响着我们。李敬泽表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盛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孙犁散文奖”在喜迎十九大之际颁出,正是希望在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歌猛进的时刻,我们的散文作家能够继承从先秦一直到孙犁先生这样一条伟大的文脉,希望中华散文博大深厚的传统在新的伟大的时代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新景象,希望我们的散文创作能够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和繁荣。

  安平是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的故乡,为继承和发扬孙犁先生的文学精神,安平县从2012年开始创办“孙犁散文大赛”。经河北省作协、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散文选刊》杂志社、河北安平县委县政府等单位协商,自2017年始,“孙犁散文大赛”与“《散文选刊》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合并为“孙犁散文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评委会副主任彭学明介绍说,本届评奖于5月18日启动,评选范围是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国内外华文报刊公开发表的散文作品。评奖过程中,首先由来自全国各地23位作家、评论家组成评委会,每人推荐10篇作品,再由6位初评委经过近3个月的评选、讨论和投票,确定21篇作品进入终评。从8月1号开始,评委会成员经过半个月的审读、讨论,最终通过实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10位作家的10篇获奖作品。“获奖作品涵盖面很宽,亲情叙事、乡村记忆、城市光影、地理笔记、自然描摹、人生感悟、家国情怀,都有所体现,基本上代表了这两年散文的风貌,体现了这两年散文创作的水平,构成了散文创作的靓丽风景线。”彭学明评价道。

  在颁奖现场,获奖作家们表示,获奖是荣誉,更是激励和鞭策。很多作家谈到,孙犁先生是一位人格与文质高度统一的优秀作家,他不但留下了一批经典散文作品,更留下了投入时代、热爱人民、淡泊名利、白首穷经的创作经验,希望自己能够在孙犁先生人格和作品的滋养中,在孙犁文学精神的指引下,写出更好的作品。

  颁奖会上同时举办了“中华诗词之乡”授牌仪式,河北省诗词协会授予安平“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链接:“孙犁散文奖”授奖词——

  阿来:《士与绅的最后遭逢》

  《士与绅的最后遭逢》讲述了抗战时期,诸多知识分子在李庄被温暖接纳,士与绅在此相遇的故事。作品情理兼容,开阔醇厚,呈现出了丰饶的人文意义,感人至深。在阿来的演讲中,李庄故事被深度考量、挖掘和阐释,士的贵重,绅的仁厚,士绅遭逢所构建的美好雅谊,映照出中国社会久违的道德感,还原了传统文化的理想图景。

  宁肯:《少年穿过七十年代的城》

  《少年穿过七十年代的城》是以文本探索著称的小说家宁肯的一篇平朴之作,虽然作者惯常表现出的因极强的叙事感、先锋性和纯粹性显示出的控制力有明显的节制,但作品仍然充满了岁月的质感和时间的密度,风格独异,极具智性之美,余情悠远,令人回味。

  祝勇:《再见,马关》

  《再见,马关》讲述了与《马关条约》签订相关的一系列故事,是祝勇对历史事件进行“跨文体写作”的代表作。作品既善于从大处把握时代的脉络,又善于潜游至历史波流的河床深处,以独特的思考探照细节,复原现场,逼近真相;既有对历史理性的反思,更有对人物内心的深刻体察,因而具有丰富的意蕴。

  梅洁:《迁徙的故乡》

  《迁徙的故乡》是梅洁告慰故乡的赤子之歌,既是歌咏,也是歌哭;既言志,也言史。此文的意义恰如文中之句:“历史活在历史的典籍里,更活在世世代代生命的传承和记忆里。”“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此时此事,人性在此,历史在此。

  雷达:《梦回祁连》

  《梦回祁连》隔着岁月的烟尘,让记忆深处的人生故事在字里行间鲜活复原,河西走廊特有的风土人情生动再现,最有魅力的是作者自身率真坦荡的人格投影,以此为根,残酷与慈悲,温暖与苍凉,俱在其中,叙事、抒情和哲理在文本中糅合成一种宝贵的平衡。长期以来,雷达先生以文学评论名世,近年来,以西北系列为标识的“雷达散文”亦成为其重要文学硕果。

  汗漫《一卷星辰》

  《一卷星辰》以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名家名作为主线,巧妙地将其整合转化为有机的一体,并在其中自由无碍地穿插和行走,畅快淋漓地注解和品评,其思绪开阔游荡,文笔纵横开阖,智慧才情兼具,美妙难言,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学养、不凡的识见和出众的才情。

  李方:《一个人的电影史》

  《一个人的电影史》从老电影着笔,在历史的褶印中贴近远去的记忆,以细节还原生命的印痕,让我们窥见一个时代隐约的背影。作品独特的角度和捡择显示出一个写作者的核心力量:以习焉不察的事物为阀门,穿过深邃的通道,抵达文学表述的枢纽之地。

  袁方:《生死杨村》

  每个中国人背后,或远或近地,都站着一个村庄。《生死杨村》中,村庄的生与死,悲与喜,泥淖和障碍,困惑和可能,以及乡村的肌理纹路、律动呼吸和内心隐秘,在作者的笔下一一呈现,理性且感性,庞大且绵密。袁方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乡愁深处不是愁,是疼痛。

  张暄《母亲的市民之路》

  身份差异导致的焦虑感是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综合症。本文中的母亲为了完成身份的蜕变,在漫漫时光中顽强忍耐。其间工作、婚姻、房产等各种问题和夫妻、子女、邻里、同事等各种关系密集交织,大时代中一个普通家庭的真实境遇得以生动凸显,中国式的人情事理也纤毫毕现,令人感慨万端。

  程鹏《诗意的栖居》

  程鹏从不可复制的个人经验出发,铺展开一代打工者的命运流程和丰富混杂的当下生活原生态现场,作为当事者和见证者,他的文笔既融入了幽微浸骨的艰辛体悟,也恣意辐射出强韧的生命亮色。既有批判,亦有反省。既有激情,又有性灵。声音多元,色彩纷披,较高质量地完成了心灵的书写。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