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展开
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消遣 > 热点关注>正文

大数据决定了你看什么网络小说,读者自主选择权在哪里?

时间:2018-05-29 14:25:12    来源:爆侃网文综合整理    编辑:爆侃网文 字号:TT
29101343hi83.jpg

  20年来,网络文学收获了海量作品和令人赞许的经济效益,也在稳步踏上经典化路程,但它同时也失去了许多宝贵特质。

  网络文学正在失去丰富性,而日益局限在类型小说之内。

  由于高度依附媒介,网络文学确实因经济波动、技术换代等外部影响,数度遭遇几乎致命的打击。但灵活开放的态度使它敏于变动,最终以类型小说形式为公众所认识。然而遗憾的是,当前我们谈论的网络文学,却只剩下了类型网文。

  从这次评选出的20年20部网络文学的榜单中可以看出,类型文自2003年左右发轫,在2006-2009年间爆发。这期间,通俗小说在互联网上发现新空间,将民间创作力量引入其中,又得到在线支付助力,迎来创作井喷,四年间上榜11部之多。类型文是一种高度模式化的写作,趣味偏甜俗,结构又有现成套路,非常便于批量生产。日臻圆熟的类型文创作成为迅速崛起的产业,以海量作品充斥各大网站,终结了有关网络文学形式的诸种争议。其后,尽管实验诗歌、网络日记、个性随笔等文类依然存在于博客、公号等自媒体中,但网络文学整体面貌却不再开放多元,而是变成封闭的类型小说。

  类型小说步入产业化后,就开始依照经济效益对不同题材类型排序。网络文学对媒介资源的依赖远远大于印刷品,首页位置、排行榜席位、封面推荐等都决定着作品的命运。越是热门类型,链接导向越集中,越容易进入读者视野。高人气意味高收益,网站在签约稿费、跨媒介转化机会方面也更大方。在这一趋势下,越来越多优秀写作人才涌向流行门类。如网络作家无罪起初以多部源于现实校园生活的电竞文“封神”,但由于网游电竞题材受制于游戏知名度且不利于改编,因此不被网站看好。在尝试向都市、修真等题材转型之后,最终无罪还是写起最热门的玄幻,他的粉丝也只能随之调整兴趣。看似由网民点击打赏筛选出的热门类型,实际受制于网站资源分配,受众在人气数据的假象下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290952565mrr.jpg
29095602lmkn.jpg

网络小说作家无罪和他的作品《剑王朝》

  网络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降低了网络文学的深度和严肃性。早先人们认为屏幕不利于长篇连载,不可能涉及深度话题。然而,阅读器的发展提升了眼睛对屏幕的适应,计算机成为重要知识生产工具的事实也说明屏幕并不天然与深度思考相悖。如今的网文中,篇幅已不构成障碍,但需要认真思索的严肃话题的确日益减少。

  移动技术使读屏遍布各个生活场景,网络阅读作为时间碎片填充物的功能越来越突出。人们将坐下来面对电脑的整块时间分配给需要手脑协作的输出型工作,而只需要眼睛的简单阅读则被打散在生活片段中。这种零碎时间无法进行深度思考,相应也不会选择太严肃的话题。网文中大量轻松谐谑、言辞简明的作品应运而生。

29100351apgp.jpg
29100505c1ix.jpg
291004270k1r.jpg
29100431476k.jpg

网络小说作家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是热门IP,已改编为动漫、游戏、网剧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则使网络文学失去了小众趣味。如果点击过某类话题,我们的页面上就推送“猜你喜欢”、“你可能想看”,数字追踪下无所遁形的检索历史为我们的阅读预设标签。网文读者以青少年男性为主,他们最重归属感和群体认同,如果不了解最新流行趣味,就会失去融入群体的机会。面对“大家都在看”的标签,他们总是会点开看看。

  类似由大数据算法精心筛选的推荐,量身定做每个人的阅读界面,形成牢固的信息茧房,屏蔽了与新信息邂逅的可能。

  流行时尚题材读来不费力,占用时间少,容易获得浏览和反馈。人们随意的点击在分析算法中变成有意义的依据,因此,大众话题总会得到更强力的推广。看似不带价值判断的数字技术,“公平”地淘汰了那些相对小众的话题。

  如今的网络文学还失去了多样的批评话语。围绕网络文学曾争议众多,它从媒介角度引导人们重新审视文学,使文学话题进入跨学科领域。早在2000年代初,就曾有作家陈村、文艺学学者王一川、电子艺术领域学者黄鸣奋、新闻传播学者胡泳等不同专业的研究者就其发声。

  如今,壮大的网络文学依然迫切需要研究者介入,但由于文学网站之外的作品缺乏系统,早期实验文本又逐一殁失,研究者谈论网络文学时,不得不以唯一可见的类型小说为对象。类型小说以纯文字呈现,与印刷文学高度相似,研究者也大多为学院派,长于使用文学理论工具。对他们来说,把“网络文学”批评变成“文学文本”批评最得心应手,而如果跨界讨论媒介属性和传播规律等问题,一方面难度提升,另一方面,在专业界限分明的学术期刊中难以划分归属,缺乏发表平台。

  再者,越来越多网络作者在收入排行榜面前膨胀,认为经济价值等同于文学价值,凭借点击优势就有理由获得研究者的优先关注和“服务”。他们对网络文学研究的认识集中在培训和推广方面,与评论者对话时最关注如何提高写作技巧、抓住市场热点等即时应对策略。因此,网络文学研究者也乐于将目光停留在类型小说上,以负责的细读者和写作导师的角色出现。

  走过20年,如今的网络文学已不是曾经那个急于以 “无功利”“纯文学”等说辞论证自身合理性的弱小概念,而是为庞大数据加持的产业宠儿。在我们为它欣喜、总结收获的同时,反观其缺失的部分,或可更好把握网络文学动力机制,对其今后的健康发展有所贡献。(文汇报)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