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展开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讲坛>正文

李敬泽:网络文学未来发展方向“同根共生 携手前行”

时间:2018-08-17 16:39:08    来源:爆侃网文综合整理    编辑:爆侃网文 字号:TT

1534495247424249.jpg

提到李敬泽,不得不提他的评论。知乎上有这样一条评论:“当冯唐出版《万物生长》的时候,只有李敬泽大赞冯唐,这种洒脱劲儿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在评论余华的《兄弟》的时候,李敬泽不留情面,一针见血。”由此可见,身为中国作协副主席的他,有着大胆的文学判断和独特的评价视角,这是十分难能可贵,这也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且厚实的文学批评风格,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领着整个中国文坛评价体系的标准建设。如今,中国每天都在生产大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作者与读者如潮水般涌入网络文学这座奇异花园。面对日益繁荣的中国网络文学,李敬泽持什么样的态度去评价?他对当下网络文学所面临的困难又有何高见?这既是传统作家面对时代所要不断发问的一连串问题,也是网络作家望向庙堂之高所共同期待与关注的焦点。

“去焦虑”化的融合之道

作为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重要活动之一“传统文学VS网络文学六家谈”邀请到李敬泽作为传统文学代表与网络文学作家进行对谈。整场对谈李敬泽彰显了作为中国文坛,尤其是中国文学批评界领军人物的气度与风范。他首先表态并不接受以优秀作品与否来界定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他始终坚持在大历史观、大文学观视域下去看待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他认为这两种文学从广义的概念来看构成了当下中国文学整体的生态环境。同时,他甚至肯定地表达了“网络文学并没有突破对文学的认知边界”的学术观点。他认为网络文学在传播途径和选题方面存在异于传统文学对现实主义的把握,但如果把网络文学交还给历史的长河,其必然要经历从萌芽到成长,从成长到壮大的过程,因此网络文学在不断历经时代的淘洗与磨砺之后,必然会转向现实主义写作,回归到关注人在面对世界、面对生活的种种真实写照。所以,他反复地强调对谈双方都应该建立“去焦虑化”的历史观,走向彼此认同,彼此融合的共生之路。

包容互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除此之外,作为中国文坛中一位重要的作者,李敬泽也从文学创作的角度阐释了他对文学本身的认识和判断。他在对谈中另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文学是人类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与美好愿望的重要情感表达方式,其通过书写完成人对自己,对世界,对宇宙的把握与判断。基于此逻辑也就不难理解近20年来网络文学从萌芽到壮大所呈现出有别于传统文学的严谨、严肃所的多种风格的原因所在。正是在这些仙侠,玄幻、穿越、都市等相对轻松的题材当中,人的精神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尤其是人在面对飞速发展的城市文明迅速代替农耕文明给人带来的恐慌、迷茫,虚无的压力时,网络文学的低门槛写作与低成本传播满足了一大批网文写作者与阅读者。作者在恣意地书写模式下尽情地释放精神层面的压力,阅读者从中得到带入情景的快感。在确保故事内核的基本属性(即文学准求的真善美)不变的前提现下,不得不承认网络文学成文了传统意义上的写作的补充。如同70后,80后青春时代更喜欢读琼瑶、金庸的小说。那里可以满足青年人对于爱情,对于英雄主义的所有期待与幻想。李敬泽最精彩的评价是:网络文学发展20年,中国改革开发经历了40年,人们的物质需求在不断地得到满足以后,对满足精神层面需求的愿望在不断提升。因此只有文学在不背离文学属性本身的前提下呈现出多样性发展,多角度繁荣,才能真正实现满足人民精神层面需求的根本愿望。

不忘初心,恪守本职

最后,李敬泽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阅读的必要,但他还是强调了面对网络文学繁荣的现实,提升网络文学的质量才是使得网络文学真正走向繁荣的根本保障。从感性的情感抒发落脚到理性的阅读积累,李敬泽不只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一个文学工作者应该坚守的情怀与准则,同时也给未来充满希望的网络文学提供了绝佳的发展路径。只有厚植土壤,幼苗才有得以参天的保障。只有不断地去伪存真、剔除糟粕,才能留下并守住最根本的生命活力。万物生长,皆谙熟此道,文学的生长,亦该如此。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