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正当“翻船体”被各种微信公众号“活学活用”,上千个版本的“友谊的小船”制造了一场全民狂欢时,其原作者喃东尼突然发表了名为“崩溃了”的声明,公开表示作品被侵权严重,坦言漫画在未经授权与付费情况下被商业使用。
实际上,喃东尼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微信公众号中,网络侵权已十分普遍。不仅如此,腾讯旗下的QQ、QQ音乐、腾讯游戏等都存在较严重的侵权行为,《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白皮书》显示,仅2015年,通过微信或QQ群分享看盗版网络小说的占比就高达34.5%,如今,腾讯正成为网络侵权的主阵营。
而致使腾讯沦为网络侵权的集散地的重要原因是盗版背后的巨大的商业利益,然而,由于服务使用门槛低,没有实名限制,加上网络的隐蔽性和去中心化等特征,以及维权的费时费力,要解决以腾讯为代表的网络盗版问题,似乎任重而道远。
QQ上的盗版侵权变本加厉
从持续4年“3Q大战”,到QQ音乐数百首网络歌曲涉嫌侵权,再到一直被人指责抄袭的腾讯游戏等,腾讯的网络侵权问题一直为人所诟病,尤其在近些年,腾讯不断陷入网络侵权的泥淖之中。
QQ作为国内重要的社交软件,早已成为网络侵权犯案的温床。阿里巴巴安全部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利用QQ群等第三方软件沟通,在阿里巴巴平台上交易的既遂、未遂诈骗案件逾10万起。而利用QQ群买卖盗版现象十分普遍。而由于QQ隐蔽性大,以及去中心化的特点,QQ群成为分享盗版更加理想的场所。此前,有媒体报道千元网课教程通过QQ群交易竟然只要5元。更有甚者,有些QQ群需要先付费才能进群。记者调查发现,一个名为“二次元の动漫资源”的群,入群需要先支付1元,而群内用户提出索求《长门有希的消失》《噬魂师》等资源后,昵称为“中国 ♀ 女仆酱”和“kaneki ken♂萌喵 ※小正太”的两人迅速给出了盗版资源链接。
“1人原创,99人抄袭”是微信公众号真实写照
相较于QQ,微信公众号的网络侵权行为更为严重,也更为显著。《2015微信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显示,2014年第四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微信收到针对微信公众账号的投诉超过2.2万件,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投诉超过1.3万件,知识产权投诉占比多达60%。庞大的侵权数据背后,折射出微信公众号正成为网络侵权不容忽视的重要犯案方式。
今年年初,因公众号抄袭问题,微信上掀起了一股“道歉潮”。《罗辑思维》因“盗版”原创者王路的稿件而道歉;某杂志因未按规定使用《财新》的稿件而道歉……然而,这样“道歉”的案例其实只是少数,更多的是,侵权投诉未被处理,甚至许多都在不被告知下已发生侵权。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位知乎名叫“阿蕾Lena”的网友在知乎上发表了《旅行中如何优雅地发朋友圈》的文章,该文章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转载累计近千次。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70%的转载是涉及侵权的。如“O悦大连(OPPO-Dalian)”是 OPPO手机大连地区的微信营销号,转发该文时,在文章开头结尾均有明显的广告植入。
又如“EPMASTER私享旅(Q495022010)”是环球旅行家杂志社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营销号,在转发该文时并未注明文章来源,且大幅改变原文内容。
甚至,还有像“山东卫视(sdtvchina)”这样的媒体账号也涉侵权转载。
此外,微商的品牌侵权也是乱象丛生。随着微商的异军突起,打着国际品牌的幌子售假的不断滋生。资料显示,2015年微信收到涉嫌售假举报多达1.7万余例,经品牌方专业鉴定后处理7400余例,并封禁了7000余个售假微信账号。由此看来,微商的出现、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给品牌侵权带来了更为便捷的通道,也为网络维权增加了困难。
侵权背后隐藏巨大的商业利益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出版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电子图书、网络小说、电子游戏等多种数字出版产品迅速崛起,其发展势头有增无减。2015年,中国网络文艺市场规模70亿元,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为创作者也带来了丰厚回报,而网络文学“IP热”已经成为文化产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热点。
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网络文学巨大的商业利益,他们利用互联网服务使用门槛低、没有实名制、网络隐蔽性和去中心化的特征,通过共享链接地址的方式在微博、QQ、微信、论坛等社交媒体、网络空间上进行传播。目前,盗版产业链逐渐壮大,甚至在一定规模上已经超过了正版网络文学产业。有业内人士指出,现今B站、QQ群等已成为盗版世界,其背后隐藏着庞大的商业交易。
QQ群作为国内几大知名二次元社区,其盗版情况已经十分泛滥,且其收费形式多样。如分享盗版的QQ群里价格各不相同,“ACG二次元动漫社”群须支付1.50元可以进群,“二次元动漫ACG”群须支付0.8元可以进群,“动漫樱花馆w”须支付20元才能进群。而在群众,获取资源不同,其价格亦是迥异。
而微信公号抄袭侵权的泛滥主要是由于高阅读量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公号运营者可以利用高粉丝量、高阅读量的优势进行商业上的合作,再加上抄袭的成本极低,简单的封号无法根治微信公众号的侵权行为,也并不能彻底围堵。也基于此,如今微信公众号的维权日益成为全社会的难题。
维权之路尚漫漫
“原创得不到保护,可怜的创造力正在不断被削弱,每天朋友圈里转的原创优质内容的比例正在快速减少。”被大肆抄袭的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的受害作者王晓磊评价道。令人咋舌的是,“六神磊磊读金庸”这样文章内容高质,更新速度勤奋的公众号,目前的粉丝量还不到十万粉丝,远远赶不上那些只是集结百家,粉丝数量早已过百的抄袭号却早已过百万。从王晓磊的无奈之中,我们能够看出,目前微信公众号的维权尚且比较艰难。
去年年初,新华社连发散文质疑微信官方对公众号内容抄袭泛滥问题管理不力。微信官微回应称可以通过公众平台中的“侵权投诉”链接进行举报,并称如果侵权五次将永久封号。然而此举不免让人怀疑有敷衍了事之嫌,而且,从实际情况出发,微信应对起来尚且力不从心。
根据腾讯公布的数据看,微信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有效的微信公众平台超过800万个,而QQ的用户数也高达8.9亿。如此庞大的用户使用量,网络侵权事件高发,若仅仅依靠举报,是无法解决侵权问题,而且微信也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封号这一看似决绝的举措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抄袭的问题,封了之后依然可以再开,依然可以继续抄袭。
另外,执行时的高成本让维权者可能得不偿失。法律专家吴昊哲认为,目前法律在侵权数额的确定上还略有欠缺,这造成了目前在处理网络侵权案件的实务中,常出现“赢了官司输了钱”的情况,权利人所获赔偿甚至会低于维权成本。同样,微信、QQ群上出现的侵权事件数量庞大,受害者众多,而能通过法律途径去维权的人却少之又少。
同时,读者的态度也纵容了微信平台的维权进程。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76.4%的用户会使用朋友圈来查看朋友动态或进行分享,每天朋友圈内仅分享链接内容的次数超过30亿次。然而,优质内容的缺乏与网民对公众号内容的巨大需求形成了巨大矛盾,从而导致了读者纵容微信公众号抄袭行为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