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展开
您的位置:首页 > 网文助手 > 写作素材 > 字词句段>正文

【古代文学素材专题】“经商贸易”的写作

时间:2017-10-24 16:41:27    来源:爆侃网文综合整理    编辑:爆侃网文 字号:TT

  ●容容熙熙,皆为利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周书·太公》 容容:飞扬貌。熙熙:和乐貌。攘攘:纷乱貌。 人来人往:都为谋利;渲闹纷乱,都为赚钱。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

  《管子·禁藏》 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东汉末为五尺六寸。谓只要有利可图,就无所不往。

  ●物多则贱,寡则贵。

  《管子·国蓄》 寡:少。

  ●以其所有,易其所无。

  《管子·小匡》 用自己所有的,交换自己没有的。

  ●货尽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后知货之不余,是不知节也。

  《管子·乘马》 货尽:货卖完了。事已:事情已经结束。货卖完了才知道不足,是由于不懂得计量;事情结束了才知道有余,是由于不懂得调节。

  ●民有余则轻之,……民不足则重之。

  《管子·国蓄》 百姓有余粮就低价收买,百姓粮不足就高价收取。

  ●善为国者,天下下我高,天下轻我重,天下多我寡。

  《管子·轻重乙》 善于主持国家的,总是在各国物价降低时,我则使它提高;各国轻视此种商品时,我则重视;各国市场供过于求时,我则(通过囤积)使之供不应求。

  ●万物通则万物运,万物运则万物贱。

  《管子·轻重甲》 通:流通。贱:价格便宜。货物流通,就可调剂有无,而使价格趋平。

  ●少或不足则重,有余或多则轻。

  《管子·国蓄》 货物少或不能满足需要价格就贵,货物多或超过需求价格就便宜。

  ●粟重而万物轻,粟轻而万物重。

  《管子·轻重乙》 粟:泛指粮食。 重:贵重。 轻:价值贱。《管子·乘马数》“谷重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

  ●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六韬·文韬》 能使人们得到利益的就叫“道”,谁能拥有“道”,天下的人都归顺他。

  ●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左传·闵公二年》 通商:便利各地货物交流。惠工:给工业带来好处。

  ●德义,利之本也。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道德仁义:是利的根本。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国语·越语上》 贾(gǔ):商人。资:购买。絺(chī):细葛布。乏:指物资缺乏。谓商人要有预见,在需求旺季之前就要准备货源。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易·系辞下》日中:太阳在正中,即中午。 市:交易,买卖。 致:招引,招来。聚:聚集。 货:货物,物资。 各得其所:各人得到其所要的。

  ●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

  《孟子·滕文公下》 如果不使货物流通,互易有无,以多余补不足,那么农民的粮食、女工的布帛就等于无用。说明经济上要有互通有无的贸易。

  ●妇人拾蚕,渔者握鱣,利之所在,则忘其所恶。

  《韩非子·内储说上》 拾蚕:养蚕。 鱣(shàn):通“鳝”,黄鳝。 恶:厌恶。谓有利的事业,人民就乐于去做。

  ●利商市关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无。

  《韩非子·难二》 商市:指商业。 关梁:指交通要道。关,关口。梁,山梁。 致:换取。

  ●多而贱,少而贵。

  《荀子·法行》 东西多价钱就便宜,东西少价钱就贵。

  ●良贾不为折阅不市。

  《荀子·修身》 良贾:善于经商的人。折阅:指亏本。市:做生意。精明的商人不会因为有时亏本而不做生意。

  ●商,其乡则货足。

  《六韬·文韬》 商:经商。乡:地区。 经商的地方货物就充足。

  ●贵则卖之,贱则买之。

  《史记·平准书》 物价贵时就卖,物价便宜时就买。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史记·货殖列传》 转贫为富,从事农业不如工业,工业又不如商业。

  ●平糶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史记·货殖列传》 在谷物价格高时国家低价卖出粮食,在谷物价格低时国家高价收购粮食,使市场货物充足,这是治理国家的方法。

  ●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史记·平准书》 交易:本指物物交换,后为买卖的通称。龟、贝、金、钱、刀、布:俱为古代货币。随着货物交换的发展,就出现了货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人来人往,非常热闹,都是为了赚钱。

  ●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史记·货殖列传》 白圭:战国魏人,善经商。白圭经商时善于观察行情变化,在别人卖出时就取纳,别人需要时则卖出。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史记·货殖列传》 贵:物价贵。如粪土:象粪土一样赶快卖出去。贱:物价贱。 如珠玉:象珠玉一样赶快买进来。

  ●贵上级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史记·货殖列传》 贵:物价上涨。 极:达到顶点。 贱:物价下跌。 物价上涨到极点就会下跌,跌到极点就会上涨。

  ●富者,人之惰性,所不学而俱欲知也。

  《史记·货殖列传》 富有是人与生俱来的性情,是不用学就知道了的。

  ●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

  《史记·货殖列传》 此处物贱,求他处贵卖出;此处物贵,求他处贱买入。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史记·货殖列传》根据货物的多少,就可知价格的高低。

  ●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

  《史记·货殖列传》 经:常。富有不是固定不变的,货物也没有长期不变的主人。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史记·货殖列传》 大贾(gǔ):大商人。 周流天下:周游全国。

  ●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

  《史记·货殖列传》 很富有之家,好比都市的国君。

  ●商贾者,以通货为本。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贾(gǔ):商人。通货:流通货物。本:根本。

  ●宝货难售。

  汉·王充《论衡·状留》 贵重的货物难以卖出去。

  ●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

  汉·桓宽《盐铁论·本议》 本:指农业。末:指农业以外的工商等业。古代治理国家的人,注重开辟财源,沟通有无。

  ●贱即买,贵则卖。

  汉·桓宽《盐铁论·本议》 商人不贩运没用的货物,工匠不作没用的器具。

  ●农商交易,以利本末。

  汉·桓宽《盐铁论·通有》 农:农人。 商:商人。本:农业。 末:农业以外的工商等业。农民和商人之间的交易,可以促进农业和其他各业的发展。

  ●天下之利无不瞻,而山海之货无不富也。

  汉·桓宽《盐铁论·通有》 瞻:望,指希望得到。富:富有。 天下的利没人会不去想要得到它,因此,山中和海上出产的货物就无不富有。

  ●商旅不行,利润难得。

  汉·焦延寿《易林·益》 商旅:商贩。商贩不做生意,就难以获得利润。

  ●物者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 此谓东西少了价钱就贵,多了就便宜。

  ●时移俗易,物同价异。

  晋·葛洪《抱朴子》 时移:时间推移。 俗易:风俗改易、变化。 物同:一样的东西。 价异:价格不一样。

  ●贸迁有无,各得其所。

  《晋书·食货志》 贸迁有无:交易变换,互通有无。

  ●希世之宝,违时则贱。

  南朝·齐·刘祥《连珠》 希世:世间希有的非常珍贵的东西。违时:不合时宜。 贱:不值钱。

  ●平均其贵贱,调节其轻重,使百货流通,四人交利。

  唐·白居易《息游惰》 四人:指士、农、工、商各界人士。 交利:互相得利。

  ●商人重利轻别离。

  唐·白居易《琵琶行》 重:重视。 轻:轻易。

  ●天涯地角无禁利,熙熙同似昆明春。

  唐·白居易《昆明春水满》 普天之下无法禁止求利,这里虽然偏僻却很热闹,好象昆明的春天一样。

  ●物以稀为贵。

  唐·李盖《注颜延年〈陶征士诔序〉》 什么东西缺少了就贵重。

  ●物贱由乎钱少,……物贵由乎钱多。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二条》 东西便宜是因为人们手中钱少,物价贵是因为人们手中钱多。

  ●价高则市者稀,价贱则市者广。

  《旧唐书·李珏传》 市:购买。 贱:便宜。 广:多。

  ●出处不如聚处。

  清·梁同书《直语补证》物品在产地不如在聚集地价廉。

  ●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

  宋·叶适《学习札言》 惠工:优惠工业。 贾(gǔ):商人。

  ●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

  宋·叶适《民事》上 富裕百姓,是治理州县的根本,国家与民众的依赖。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宋·陈亮《四弊》 籍:通“藉”,依靠,凭借。商业依靠农业存在,农业依赖商业发展。

  ●物贵则不足,物贱则有余。

  元·王恽《玉堂嘉话》卷六四 物贵说明货物不足,求过于供,物贱说明货物有余,供过于求。

  ●商不得通则无以利农,则农病。

  明·张居正《赠水部周汉浦榷竣还朝序》 通:流通。利农:有利于农业。 农病:农民困乏。

  ●厚农而资商,……厚商而利农。

  明·张居正《赠水部周汉浦榷竣还朝序》 厚农:重视农业。 资商:资助商业。厚商:重视商业。

  ●各尽其所当为之事,各得其所应有之利。

  清·梁启超《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 所当为之事:所应当做的事。

  ●工商皆本。

  清·黄宗羲《财计》 本:我国古代一向把农业称为“本”,而把工商业等称为“末”,作者在此一反传统,主张工商皆本。参考下条。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

  清·黄宗羲《财计》 世儒:指历代的学者。不察:不懂,不了解。末、本:见上条。抑:抑制。

  ●振兴商务,为目前切要之图。

  清·爱新觉罗·载湉《上谕》第106条 切要之图:最重要的计划。

  ●西洋富强之策,商务与船政互为表里。

  清·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四十一 西洋:西欧各国。 互为表里:互相支持,互相促进。西方国家富强的方针是发展商业和航运,使二才互相促进。

  ●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濬饷莫如振商务。

  清·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三十九 裕饷:富裕军队俸给,饷,原指军粮后指军队的俸给。濬(jùn):“浚“的异体字,掘取。

  ●发挥商战之能力,俾能挽回利权。

  清·张之洞《劝学篇》 商战:商业战争。俾:才。 利权:利益权力。

  ●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

  清·盛宣怀《禀庆邸》 商办者:做生意的人。

  ●商富即国富,……此西国所以恃商为国本欤?

  清·王韬《弢园文录》卷十 西国:西方各国,主要指欧美等国。恃商:依靠商业。国本:国家根本。欤:表示反诘语气。

  ●商力兵力要当兼行而并用也,盖练兵以保商,而国威之震,国体之尊,即系于是。

  清·王韬《弢园尺牍·上丁中丞书》 兼行:并行。系:取决于。 是:此,这一点。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并重,这是国家富强的关键。

  ●恃商为国本。

  清·王韬《代上广州冯太守书》 凭靠商业为立国之本。

  ●自中外通商以来,天下之事繁变极矣。

  清·王韬《弢园文录·外篇》 繁变极:变化极大极多。

  ●八谷亦一贱一贵,极而复反。

  《越绝书外传·枕中第十六》八谷:各种谷物,泛指粮食。粮食有时贱有时贵,到达一定极限就要向相反方面转化。

  ●并争之世,必以商立国。

  清·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在竞争的时代,必须把国家建立在商业的基础上。

  ●今日之竞争,不在腕力而在脑力,不在沙场而在市场。

  清·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 腕力:手力,即体力。沙场:战场。

  ●大贾富民,国之司命也。

  清·王夫之《黄书·大正》 大商人和富人,是国家的主宰。

  ●不能保商,何以立国?

  清·陈炽《续富国策·创立商部说》 不能保护商业,怎能立国呢?

  ●恤商情,振商务,保商权。

  清·陈炽《续富国策·创立商部说》 恤:体恤。振:振兴。保:保护。

  ●商之源在矿,矿务开则五金旺而财可丰也。

  清·陈炽《续富国策·创立商部说》 五金:原指金银铜铁锡,此泛指金属制品。 旺:旺盛。

  ●商之体在工,工艺盛则万纲殷阗而转运流通,可以周行四海也。

  清·陈炽《续富国策·创立商部说》 体:根本。 万货:各种货物。殷阗(tián田):殷实,众多。 周行:周转运行。四海:全国各地。

  ●商之本在农,农事兴则百物蕃而利源可浚也。

  清·陈炽《续富国策·创立商部说》 农业是商业的基础,农业生产发展则农产品丰富,就促进商业,疏通财源。

  ●商务盛衰之枢,即邦国兴亡之券也。

  清·陈炽《庸书·公司》 券:凭证。说明商务盛衰的枢纽,就是国家兴亡的关键。

  ●商务之盛衰,必系国家之轻重。

  清·陈炽《商务》 商务的兴衰,必然关系到国家的强弱。

  ●其中国所产行销外洋者,亦加意讲求,务极精美。

  清·陈炽《庸书·考工》 行销外洋:远销外国。

  ●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商战》 习:练习。 商战:商业竞争。谓商业竞争优于军事角逐。

  ●士无商则格致之学不宏,农无商则种植之类不广,工无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

  清·郑观应《商务二》士:旧指读书人。 格致:原指格物致知,即穷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清代末年,统称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为“格致之学”。宏:大。 销:售。 谓科学技术、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都取决于商业的发展。

  ●稽古之世,民以农为本;越今之时,国以商为本。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商战》 稽:查考。 本:根本。 古代以农业为本,现代则以商业为本。

  ●十万之豪富,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商战》 劲卒:精锐士兵。谓经济力量优于军事力量。

  ●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后编自序》 致富:达到富强。振:振兴。

  ●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清·郑观应《商务三》 制:遏制。西人:指欧美等西方国家之人。

  ●商贾具生财之大道,而握四民之纲领也。

  清·郑观应《商务二》 贾(gǔ):商人。具:具有。四民:指士、民、工、商各界人士。 谓商业是财富的源泉,居各业之首位。

  ●只知选购船炮,不重艺学,不兴商务,尚未知富强之本。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 本:根本。 艺学:工艺学。

  ●商者,交易之谓也。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商战》 交易:做买卖,做生意。

  ●商战为本,兵战为末。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商战》 商业竞争才是根本,武力是次要的。

  ●农工商是富强基。

  清·郑观应《闻中法息战感赋》 基:基础。

  ●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后编 商战:商业竞争。

  ●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

  清·薛福成《筹洋刍议》振:振兴。 终:终归,终究。

  ●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耕战植其基,工商扩其用也。

  清·薛福成《筹洋刍议·商政》西人:西洋人,即欧美人。植其基:奠定其基础。意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商为先导,是西方国家谋富强之道。

  ●握四民之纲者,商也。

  清·薛福成《英吉利用商务辟荒地说》 四民:指士、农、工、商各界人士。 纲:纲领,纲要。 谓商业居各行各业之首位。

  ●富与强相因,而民之贫富又与商埠之旺废相因。

  清·薛福成《庸盦文续编》卷上 相因:互为因果。商埠:商业城市。 富与强互为因果,贫富与产商业之盛衰紧切相关。

  ●欧洲立国,以商务为本,富国强兵,全藉于商。

  清·薛福成《出使日记》卷三 本:根本。 藉:凭借,依靠。

  ●商为中国四民之殿。

  清·薛福成《出使日记》 四民:指士、农、工、商。殿:走在队伍的后面,后备军。 商业为士农工商中最重要的后备力量。

  ●国强基于国富,国富唯赖行商。

  清·马建忠《适可斋纪行·商行记》 唯:只。 商:商业。

  ●考其求富之源,一以通商为准。

  清·马建忠《富民说》 考:考察。 源:根源。准:标准,准则。

  ●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

  清·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 讲富的人以保护商务为根本,求强的人以得到民心为关键。‘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便宜:价格低廉。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识:认识。 货:货物。

  ●中国之目商务中人,必曰奸商,不知求利乃人之本心。

  清·何启、胡礼恒《新政论议》目:看。 商务中人:从事商务的人,即商人。本心:即本性,天性。

  ●好物不贱,贱物不好。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5回 贱:便宜。

  ●货无大小,缺者便贵。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缺:缺乏。

  ●世上死生皆为利,不到乌江不肯休。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 谓世上的人生生死死都是为谋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人无利己,谁肯早起。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人们起早贪黑的做事,都是为了谋利。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回 童叟无欺:小孩老头都不欺骗。形容买卖公平诚实。

  ●不将辛苦意,难得世人财。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9回 不含辛茹苦,就不会赚到别人的钱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