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展开
您的位置:首页 > 网文助手 > 写作素材 > 字词句段>正文

【古代文学素材专题】“章句修辞”的写作

时间:2017-10-30 10:36:08    来源:爆侃网文综合整理    编辑:爆侃网文 字号:TT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谈论,包括写文章。叙事论理如果没有文采,其传扬和影响就不会广远。

  ●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

  宋·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语言用以记述事物,而文采用以润色语言。

  ●成天下之务者存乎事业,通万物之情者在乎文辞。

  五代·宋·徐铉《翰林学士江简公集序》务:工作。存:依存。通:通达。情:情理。

  ●何谓知言?曰:被辞知其所蔽,谣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孟子 ·公孙丑上》怎样才算是通晓言论?对偏颇之辞知其所蒙蔽之处,对惑乱之辞知其所不足之处,对怪异之辞知其所离谱之处,对搪塞之辞知其所困窘之处。

  ●言深而流长也。

  宋·苏轼《儒者可与守成论》言词刻物镂情而意深境远,它就流传长久。

  ●立言之要,在于有物。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著书立说的要旨在于言之有物。

  ●文字非苟作,有物乃足尊。

  清·陈沆《杂诗》苟作:马马虎虎作成。物:内容。足尊:足以尊贵,辈分高。

  ●吐言贵珠玉,落笔回风霜。

  唐·李白《赠刘都使》说出的言辞珍贵得象珍珠美玉,行笔的气势象能使风霜旋转那样有力。

  ●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清·顾炎开《日知录》卷十九,文辞主要是达意而不论它是繁还是简。

  ●先质而后文。

  《墨子闲诂》要先求质地而后求文采。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孟子·万章》不要因为追求文采而刻意雕琢进而损害言词,不要因为追求言词而咬文嚼字进而妨害志趣的表达。

  ●言以道为主,而文以言为主。

  宋·吕南公《与汪秘校论文书》大抵是言论以义理为主要,而文辞则以言论为主要。

  ●辞不足,不可以成文。

  唐·韩愈《答尉迟生书》言词的修养和功夫不到家,就不能写出好文章。

  ●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类拔萃。

  宋·陈克《书作论法后》义理成熟在胸而言词又通畅,文章的质量就高出于一般之上。

  ●辞,达而已矣。

  《论语·卫灵公》言辞,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

  ●文以意为主,辞以达意而已。

  金·赵秉文《竹溪先生文集引》文章以意思情态为主,言辞以能表达意思情态就行了。

  ●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辨雕,文辞之变,于斯极矣。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用绮丽的文采来使述说华美,用修饰的辞藻来辨明事物,文辞的变化到了如此地步,则可谓达到极点了。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也》作者的情感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文辞依据情感的变化而抒发。

  ●情至之语,自能感人。

  明·袁宏道《序山修诗》最深切地表达情感的语言,自然能感染人。

  ●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中:内心。诗是作者志趣的体现,是其内心激情的牵动而用语言表现出来。

  ●以非常之文,通至正之理,是所以不朽也。

  唐·皇甫湜 《答李生第二书》非常之文:异乎寻常的文辞。至正:极为正确,正派。是:这样。

  ●情欲信,辞欲巧。

  《礼记·表记》信:确实,诚实。巧:巧妙,善变。

  ●诗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浅出。入之不深,则有浅易之病;出之不显,则有艰涩之患。

  清·俞樾《湖楼笔谈》六 用意:运思命意。深入:内容深奥精微。浅出:语言简明易懂。

  ●日月者天之文也,山川者地之文也,言语者人之文也。

  北齐·刘昼《刘子·慎言》文:文华、辞采。强调言语对于人来说极为重要。

  ●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晋·陆机《文赋》选择义理要按照门类部位,考证辞章要依就排列位次。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主文之本源也。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情怀纯正而后义理才成立,义理确定而后文辞才畅达,这就把握了文章的本源。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言昭灼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昭:明亮。离离:繁茂。言:言辞。灼:明白透彻。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

  元·郝经《陵川集·原古录序》义理不靠文辞就不能显示而发扬光大,文章不依义理就不能产生和富有活力。

  ●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

  清·戴震《与是仲明论学书》经:指历来被尊崇为典范的著作或宗教的典籍。至:极。道:义理。谓明道靠词,成词由字。字使词通,词使道通。

  ●文从字顺各识职。

  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遣词造词通顺流畅,就象各识其职,各得其所,如今,“文从字顺”已成为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

  ●质中有文,文中有质,浑然天成,绝无痕迹,所以冠绝古今。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 质:质朴。文:文采。浑然天成:完整不可分割得象天然生成的一般。

  ●文约而义博,辞近而旨远。

  元·方回《仇仁近百诗序》文章既简明扼要而义理又博大精深,言辞既平易近人而意旨又深远宏大。

  ●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

  《隋书·文学传序》道理宏深奥衍的便利于现实运用,文辞华美秀丽的适宜于吟咏歌唱。

  ●道与文不相离,妙而不可见之谓道,形而可见之者谓文。

  明·王祎 《文原》义理与文辞不可分割,内在无形的义理的妙必须与外表有形的文辞的美融为一体。

  ●其旨远,其辞文。

  《周易》它所蕴含的意旨深邃远长,它所显示的言辞华美雅致

  ●文者言之成章,而诗又其成声音也。

  明·李东阳《春雨堂稿序》言:言辞。章:条理,章节。声:声音,声律。

  ●作诗虽贵古淡,而富丽不可无。

  明·谢榛《四溟诗话》贵:崇高。古淡:古朴淡雅。谓作诗应把古朴淡雅和富丽秀美结合起来 。

  ●“辞达而已矣”,千古文章之大法也。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行文就是讲求词能达意罢了,这是千古作文章的根本法则。

  ●实无华则野,华无实则贾,华实相符则礼。

  汉·扬雄《法言·修身》实:实在的内容。华:华美的形式。野:粗、俗。贾:经商的人,这里指虚浮的买卖气。礼:合乎规范。

  ●文质因其宜,繁约适其变。

  《周书·王褒、庾信传论》文采和质地要因应文章而相宜,语言的繁简要适应内容的变化而确定。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论语·雍也》质地胜过文采则粗野,文采胜过质地则浮华。意即文章的质地和文采要结合。

  ●意与言会,言随意遣。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会:融会。遣:遣使,驱使。

  ●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易,此诗人之难。

  《漫斋语录》意:意旨,心思。难:难处。

  ●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

  清·李渔《闲情偶寄》才:才思。高手:本领高超的人。

  ●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

  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雪:即阳春白雪,指高雅的音乐。和:跟着唱。俗情:世俗风情。

  ●言微旨远,语浅情深。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凡例》言语精微浅近而意旨情感深远。

  ●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谈不能人人领解。

  清·袁枚《随园诗话》超超:远远超越。独先:独自占先。平淡:平和清淡。领解:领会理解。

  ●用语要深切,立辞要浅显。

  清·钱泳《履园谭诗》

  ●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令人咀味。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浅近中含有深意,平淡中含有奇思,就使人咀嚼回味。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孟子·尽心下》指:旨。善言:擅长于语言表达。

  ●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用辞简要而表达的意旨丰富,述事浅近而晓喻的意思深远。

  ●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南·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因此重在倾吐感情者,其语言就简明扼要而写得真实,一味追求文采者,其语言就过分华丽而显得烦琐浮泛。

  ●欲辞壮丽,义归博远。

  唐·李白《犬猎赋》文辞要壮美华丽,义理要博大深远。

  ●造句须有追魂摄魄之妙为工。

  清·方薰《山野居诗论》追魂摄魄:使人动情性受教化。工:工巧,擅长。

  ●辞简味深长。

  元·范德机《木天禁语·五言短古篇法》文辞精炼而意味深长。

  ●言近旨远,文简意明。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8回谈论浅近而蕴含的意旨深远,文辞简练而表达的意思明了。

  ●辞简而理博。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五》文辞简明而容纳的义理博大广阔。

  ●要言不烦也。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谓说话行文要简练不烦琐。

  ●简为文章尽境。

  清·刘大櫆 《论文偶记》简:简练。尽境:尽善尽美的境界 。

  ●随事立体,贵乎精要。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依随事物而确立体裁,要重在精粹简要。

  ●词当体要。

  《尚书·毕命》词语应当切体而精要。

  ●文之妙者,一句包得数篇,则短亦非短;数篇只好一句,则长亦非长。

  清·毛声山《第七才子书总论》包:包容。美妙的文章,以少胜多,虽短亦觉不短;倘语言冗长而内容贫乏,则虽长亦称不 上是长文章。

  ●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

  晋·张华《鹪鹩赋》言辞有浅近的,但可以寄托深刻的意思,类似虽微小,但可从中喻出大道理。

  ●发任茎茎白,诗须字字清。

  宋·潘阆《苦吟诗》发:头发。作诗苦心构思,反复斟酌,力求字字清新。

  ●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

  清·薛雪《一瓢诗话》语言浅近而思想深刻,意旨幽默而文词显明。

  ●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

  宋·陈騤 《文则》述事以简明为最好,用语以简约为精当。

  ●古歌辞贵简远。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古代的诗歌辞赋重视简要深远。

  ●言以简为贵。

  宋·杨时《二程粹言·心性篇》言辞以简练为最珍贵。

  ●至言不繁。

  宋·苏轼《与孙运句书》至:至善,得当。繁:繁琐。

  ●妙论精言,不以多为贵。

  宋·欧阳修《六经简要说》高妙的论述和精粹的言辞,都是简要的,繁多是不足贵的。

  ●推而大之,逾万言而不烦;总而括之,立片辞而不遗。

  唐·柳宗元《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推衍而扩大它,超过万言也不烦琐,总收而概括它,仅立片言也无遗漏。这说明文辞的繁简能各得其宜。

  ●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

  唐·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丰:丰腴。余:剩。约:简练。失:失落。

  ●愈细密,愈广大;愈谨确,愈高明。

  宋·朱熹《朱子语录》文章撰写得越细致严密,就越显示出涵义广大;语言表达得越严谨确当,就越表现出手笔高明。

  ●叶多花蔽,词多话费,割之为佳,非忍不济。

  清·袁枚《割忍》写作应力求简练,不忍心割爱就不成功。

  ●求夫辞有体要,万变不离其宗。

  清·谭献《明诗》要求文辞要切体而又精要,而讲求变化时不能背离文章的主旨。

  ●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孟子·尽心下》能够恪守简要而又布示给人广博的事理,这是擅长表达义理的人。

  ●一字不可增减,文之极则也。

  清·方苞《古文约造凡例》极则:最高准则。

  ●长言之,不见其多,约言之,不见其不足。

  清·朱彝尊《钱舍人诗序》长篇铺写,见不到它有多余,而简要论述也不见到有不足之处。

  ●加一字太详,减一字太略。

  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谓文章达到增加或减少一个字都不妥当的地步。

  ●长而转换新意,不害其为长;短而曲折意尽,不害其为短。

  元·倪士毅《作文要诀》害:妨碍。文章宜长当短是以其所表达的内容为依据的。

  ●文章到极妙处,便一字不可移易;所谓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

  清·刘大櫆 《论文偶记·三一》律:规律。妙:奥妙。

  ●文约而事丰。

  唐·刘知几《史通·叙事》文字简约但所叙述的事情却很丰富。

  ●至理一言,转凡为圣。

  宋·释延寿《宗镜录》表现至善道理的一句话,足以变平凡为神圣。

  ●其称文少,而其指极大。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说。指:意旨。

  ●赋物贵在小中见大。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陈述事物可贵的是能在细小中显示出大道理。

  ●妙语者不在多言。

  唐·王维《画学秘诀》擅长说话的人不在于说得多。

  ●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不善喻者,百言不明一意。

  三国·魏·刘邵《人物志》卷上 善于晓喻说明整理的人,用极少的言辞可以表明许多事物;而不善晓喻说理的人,言辞虽多也说不清一种意思。

  ●约其文辞而指博。

  《史记·孔子世家》约:紧缩。指:旨。博:广大。

  ●意有余而约以尽之,善措辞者也。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余:富余。约:简要。尽:表达完全。措辞:行文说话的选择词句。

  ●语少意见,有无穷之味。

  明·洪迈《容斋随笔》所用的言辞少而意趣显示出来,就有无穷的味道。

  ●文简而意深。

  宋·欧阳修《论尹师鲁墓志》文辞简约而意旨深远。

  ●言之精者之谓文,诗又文之精英也。

  明·苏伯衡《雁山樵唱集》精华:精华,精英。

  ●最以少少许,胜人多多许。

  清·郑燮《一枝竹十五片叶呈七太守》极少的笔墨,而胜过别人的大量笔墨。

  ●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清·刘大櫆 《论文偶记》笔老:运笔老练。意真:意趣真实。辞切:文辞切要。理当:义理精当。味淡:意味淡泊。尽境:达到尽善的境界。

  ●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尚书·周书·毕命》文辞崇尚切体精要,不独去追求华美奇异。

  ●句之所忌者,最忌虚中虚,实中实。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清·吴景旭《历代诗话》虚:空,弱。实:实在,坚实。文句中要虚实结合。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阙quē:欠缺。一言:一字。辞妨:语言有所妨碍。

  ●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用平淡的字要显示出奇巧,用寻常的字要显示出险峻,用陈旧的字要显示出创新,用质朴的字要显示出色彩。

  ●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

  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和平:和顺平静的心境。要妙:写得美好而丝丝入扣。难工:难于写得工致美妙。穷苦:处于穷困艰苦之境地。

  ●大抵情辞易工。

  明·何良俊《曲论》大致是饱含情感的文辞较易写得工致美妙。

  ●句句不离题,所以文妙。

  明·王思任《批点玉茗堂还魂记》题:主题,题旨。文妙:文辞绝妙。

  ●大抵句中若无意味,譬之山无烟云,春无草树,岂复可观?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诗句中一定要蕴含意趣情味,否则就索然乏味而不足观。

  ●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

  清·金人瑞《读第五才子书》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个性,即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说何人,肖何人,说某事,切某事。

  清·李渔《闲情偶寄》说:描述。肖:象、似。切:切合。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