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展开
您的位置:首页 > 网文助手 > 写作素材 > 分类素材>正文

【恐怖小说素材】关于日本传说中妖魔鬼怪(一)

时间:2017-08-18 13:48:22    来源:爆侃网文综合整理    编辑:爆侃网文 字号:TT

  日本妖怪信仰背景补充:

  在日本的平安时代,是一个人类和妖怪共处的和平时代,妖怪住的地方,和人类所住的地方,其实是重迭的,只是人类在白天活动,妖怪们则是在晚间出现。这样的感觉,可以在宫崎骏电影《神隐少女》中看到,白天杳无人迹的主题乐园,虽已成为荒墟,但一到了夜晚,华灯初上,妖怪们纷纷出现,饮食街,温泉乡,妖怪们出没的夜晚,过着如同人类一般的夜生活,好不热闹。

  那个时代里,在京都,到了夜晚来临,整条路空无一人,这时候会出现许多怪形怪状的妖怪,像是庙会的行列一般,带着狰狞的面孔,走在大路上,人称「百鬼夜行」,有的像是破掉的茶壶、锅碗瓢盆成群结队地在夜晚的街道游行,不小心目睹到这一幕的人据说会遭到诅咒而使得亲朋好友都无缘无故地死去。

  * 付丧神的说法

  你说这是迷信也好,是心理作用也罢,多少反应了当时由于海外贸易兴盛,从大陆运来的手工艺品充斥,因此人们开始不懂得爱惜东西的社会现况,老一辈的人因为物资缺乏,总是抱持着惜物的观念,许多人都认为百鬼夜行的现象,是付丧神的杰作,一直到室町时代这种观念才渐渐地成形,付丧神是藉由环境的阴阳之变,使器物化身成自然界的鬼魅到人间来作乱。尽管人们在一开始,对于付丧神感到无比的恐惧,但是不久之后,人们却将付丧神当做是一种茶余饭后消遣的话题,大大地降低了原先所拥有之令人敬畏不已的神秘感。这大概是因为付丧神本灵力也强不到哪里去的关系吧!所以现在就算真的碰到了百鬼夜行,只要躲在一旁屏息观看的话,应该是不会受到什么伤害的才对。

  * 辟邪对策

  不过,当时的人们,很害怕看到这些妖怪们,所以都紧闭门窗,安然地进入梦乡。只有那倒楣的不幸的夜归人,会遇上这群妖怪的行列,如果口中念诵经文或是咒文,用松枝在黑暗中探路,据说妖怪就不会欺身害人,即使妖怪已经接近你,也不会让你看见他们的身影,不过,拥有通灵能力的贵人或是少年,才会看得见百鬼夜行的景象,而不致遭受到祸害。

  * 自然崇拜

  所谓的妖怪,其实是寄宿在动物或者是器物上的灵,变成了怪物(もののけ),欲欺骗或加害于人,宫崎骏电影《魔法公主》,原文是《もののけの姬》直译应该是怪物公主或妖怪公主,里面讲了很多森林里的妖怪,野猪是山神之类的说法,最初是源自于日本神道教信仰中,万物皆有灵的自然崇拜心理。

  * 除夜之钟

  在除夕的夜晚,日本各地不管大小寺庙不是都会敲钟一百零八下,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那是为了将邪恶的鬼魅赶跑,请求神灵降福,并且赶走去年一切不顺遂的烦恼,有人称之为「百八烦恼除夜钟」,原因是来自佛经上说的人间有四苦八苦,为了消除它们所以才会敲钟的啊,四苦八苦分别乘上九之极数,则四九是三十六,八九是七十二,加起来正好是一百零八,所以才会有百八烦恼的说法。

  * 撒豆驱鬼

  为了驱邪纳福,因此在每年立春的前一天。这一天叫做叫做「节分」。长年使用不要的器物必须丢到屋外,用火烧掉它,以免有妖怪作祟。所以才会有大扫除的习惯流传下来,这个仪式就叫做「除旧布新」。不论在寺庙还是在每个家庭都举行一种叫做「撒豆驱鬼」的活动。它可能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追傩仪式,即一种过年活动。现在举行撒豆驱鬼活动时,在寺庙中,一般都是处于本命年的男人担当撒豆驱邪的任务。民间信仰认为,吃了和自己的年龄一样多的豆子就能在这一年平安无病,因此人们争先恐后地捡这种豆子。而在每个家庭里,没有专门规定撒豆子的人,往往由父亲戴上鬼的面具担当鬼的角色,孩子们向「鬼」撒豆子,这时候人们异口同声地喊「鬼出去,福进来!」场面显得十分热闹。虽然这时候,外头的气温还很冷,但是从这种热情洋溢的吶喊声中,人们还是能感受到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氛。

  鬼的起源

  ◇什么是鬼(おに)?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鬼」这个字,一般是读作「おに」,有名的《九鬼文书》(かみもんじょ)则是记载了「かみ」这个念法。

  另外在古代人们也有把「鬼」念作「もの」的例子,像宫崎骏电影《もののけの姬》(台译:魔法公主;内地译成:幽灵公主),其中的「もの」也可以视为「鬼」,「もののけ」直译是驱鬼辟邪之意。

  在中国,「鬼」就是人死后的灵魂,与日本人所谓的「亡灵」意思相近,但日本人认为鬼是属于妖怪的一支,在民间故事当中,「鬼」是流传相当普遍的妖怪,与幽灵的定义相去甚远。古代的日本人,认为暴风雨、传染病等危害人类的各种灾祸,人都是恶鬼所为。时至今日,每到春分的夜里,人们还是会口中一边念着「鬼は外、福は内」(鬼到外面去,把福迎进来)一边从屋内朝屋外撒豆子,意味着将各种灾难赶出去。

  ◇「おに」的语源

  「おに」的语源,在参考诸多的典籍之后,在源顺《倭名类聚钞》(西元937年)之中出现这段话「隐(おぬ)が讹ったもの」或许这就是鬼的起源,鬼会躲起来不让人看见,这里的「隐」视为一种幻术。

  也就是说「おに」是指那些看不见的东西「见えないもの」。

  过不久,当佛教由中国大陆传到日本,受到佛教的夜叉、罗剎等宗教绘画的影响,因而将鬼的形象描绘成现在人们常见的这个模样。

  也有人认为「おに」的语源并非来自大和民族。如果是来自大和民族,那为了西元十世纪的源顺,并不知道有「おに」这个词的用法?或者必须追溯更古老的原住民语言,可能在那个时候,「おに」已经和「鬼」这个字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所以想要去探究到底「おに」的起源,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事了。

  ◇初期の「鬼」

  「おに」首次出现在书里面,可能是《日本书记》(西元720年)记载的『彼嶋之人、言非人也。亦言鬼魅、不敢近之。』(在那个岛上的居民,并非人类,也可称之为鬼魅,使人不敢靠近。)钦明天皇五年(西元 544年)十二月的时候。另外,还有一段是『有人占云、是邑人、必为魅鬼所迷惑。』(有人占卜说,当地的人必定是被魅鬼所迷惑住)这里出现的「鬼魅」、「魅鬼」等词,在现代白话文,皆以训读「おに」来作注解。

  不过,在《日本书记》出现的鬼魅似乎并不是妖怪,而是外来的入侵者,就像是古代的海盗一般。《日本书记》在齐明天皇举行葬仪之时(西元661年) 还记载了『朝仓山に鬼が出て大笠を着て葬仪をのぞいていた』(朝仓山有鬼戴着大大的斗笠出现偷窥葬仪的进行。)所以初期鬼的模样,以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装扮最为普及,又叫做稀人(まれびと),现在的秋田地方还留有「稀人」这样的称谓,意涵与西方人所谓的异形(alien)较为相近。

  接下来,出云风土记(西元733年)也有记载着「鬼」的存在。

  在大原郡阿用乡的项目出现「目一鬼」(まひとつのおに)的记载。这个地方传说有一只眼睛的鬼,会把人抓来吃掉。另外,出云风土记也记载了出云地方很盛行的制铁神明「天目一个神」,他是只有一只眼睛的神明,大概是象征着制铁的时候,被火灼伤了眼睛而损害视力,还有人说一只眼睛是象征太阳,所以也有将「天目一个神」当成是「太阳神」。

  以常识来理解「目一鬼来たりて田作る人の男を食う」(只有一只眼睛的鬼,把耕种的男丁吃掉)也许是因为当时的环境,对于制铁工作急需人手,因而政府从农民之中强拉去从事制铁工作,很多人因为职业的伤害,而损害了视力,导致一只眼睛失明的人很多。

  如果「鬼」是先民们对于「外来者」的代称,从这个角度来探究,当历史发展到农业时代,多半依据耕作或捕捞的工作地点形成农村或渔村的聚落,当时一般老百姓的生活上,人际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如同《桃花源记》所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有「外来入侵者」,聚落的居民必然会群起攻之,为保卫家园而采取防御的措施,就不难理解古人为何留传着「把鬼赶出去」的理由,其实「鬼」就是「外来者」( the other),因为非我族类,有可能是生存面临到威胁,所以要千方百计把「鬼」赶出去,就好像内地早期也是管外国人叫做「洋鬼子」,管日本人叫做「倭奴」或是「日本鬼子」,多少带有贬损、轻蔑之意,是一种歧视的语汇。

  ◇民间故事里的鬼

  日本的鬼,通常是依据身体的颜色来分类,例如赤鬼、青鬼、黑鬼等。鬼的身材比一般人要来得高大,头上有角,连坚硬的岩石都能击碎,脸上还长着长长的虎牙,任何东西都可以撕破,拥有千里眼,无论多远都看得见,鬼的形象和中国绘画里的雷神或门神也有些相似,共通点是皆具有震慑人心的威吓感。

  鬼外表看起来相当狰狞。平时习惯穿着老虎皮的兜裆布,它的质料坚固,连刀和弓箭都无法穿透。手上有爪子,可以牢牢地抓住猎物,手持带刺的铁棒。另外,它是赤着脚在地上走,可以很快速地跳到远处,弹性很好,踢人的时候,力道十足!

  因此,在日本的民间故事当中,鬼的角色很像是西方民间故事里的恶龙。勇者斗恶龙的故事,基本的原型是:一名英雄为了抢救公主必须和恶龙进行决斗,并且将恶龙加以制伏。

  妖怪一般住在深山里或海中的孤岛上。就是说,与人住的地方有一定的距离,这与日本人的「异界」观念有关。日本人自古以来一直把山、海看作是异界,是由人类以外的秩序来统治的,是神明和妖怪住的地方。中国的古老经典《山海经》在日本人眼中几乎是一本「异界百科」,而《山海经》也的确是融入中国祖先们对于万物采集的智慧所编撰的一本博物志,以后谈到中国的妖怪,再来为各位详述《山海经》的内容吧!

  日本民俗学的奠基者柳田国男认为,妖怪是神降格之后的形象,从其根源来说它们二者是同一个东西。无论哪个民族,在对神的认识上都有这两重含意:神既能带给人们以富裕为代表的幸福,也有带来灾祸的力量。因此人们通过供奉神的方法来祈愿除掉灾祸,得到丰收。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神的敬畏之心慢慢消除,因此神也分为了好坏善恶的两个极端,好的仍然称为神,坏的就被称为妖怪,并把这些招致灾祸的理由都推给了妖怪,既然是妖怪作祟,而非神明降灾,那么应该藉由人的力量来除灭这些不祥之物。

  ◇讨伐鬼的故事原型

  日本的鬼,也是给人们带来灾祸的妖怪之一。所以,民间故事里的鬼也理所当然地向英雄们提供了发挥他们特殊能力的机会。在民间故事里,鬼一般都很凶恶,尽做坏事。但它们也带有过去当过神的痕迹因为鬼的巢穴里,往往有很多财宝和宝贝。所以制伏鬼的英雄在救回公主的同时,也常常带回来很多财宝和宝贝。比如桃太郎带回来很多财宝后,尽力行孝,和父母过着幸福的日子。这样的例子也同样见于中国的民间故事:主人公也常常从异界带回来宝葫芦,这相当于日本的「万宝槌」。在日本,制伏鬼的另外一个英雄一寸法师,也利用「万宝槌」,把自己变成英俊的小伙子。

  这里提到的桃太郎和一寸法师都是日本民间故事中有代表性的制伏鬼的英雄。他们的出生都不同凡响。一寸法师是没有儿女的老夫妻通过祈祷而得到的天赐的孩子,他一出生只有一寸大,并且一直长不大,与中国的枣核娃一样。桃太郎则是从一对没有孩子的老夫妇,在河边捡回的一个顺水漂流下来的大桃子中出生的。不过桃太郎比一寸法师,生长得快多了。

  ◇以小搏大的心理

  民俗学者柳田国男将这些具有特殊出生经历的英雄叫做「小人儿」认为他们是古代日本人信仰的重要物件。就是说,只有这种具有神性的英雄,才能驱除可怕的鬼。

  日本人喜欢这些故事,不单是由于古老的信仰原因,也是在体验一种非日常的「以小搏大」的神奇力量,即只有一寸的小小人儿或不到十岁的小孩子,却制伏比一般人还大还强的妖怪,真是厉害。所以日本人自古一直怀着一种心理:喜欢那看似又小又弱的人打败又大又强的人,甚至创造了表现这种心理的专用词或典故(判官びいき,读作HOUGANN-BIIKI),作为日本国技的相扑运动中有规定体重级别也可能与此种心理有关。

  根据圣经旧约记载,大卫以石头击中巨人哥利雅的前额,巨人倒下,大卫夺下巨人手中的刀,砍下巨人的头颅。这段描述和判官びいき(以小搏大)在意涵上是相近的,犹太人相信以色列能复国,就是体现大卫的精神,在阿拉伯回教列国的环伺下,犹太人的生存经常是遭受到威胁的。很讽刺的是在日本人所写的政治评论中,也用「判官びいき」来形容中东弱势的回教国家面对美国霸权暴虐横行,所抱持的普遍心态,也因此造就了类似九一一恐怖攻击行动这样的报复心态:几个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架着飞机去攻击象征美帝主义的双子星大楼,让这些长久受压迫回教民族获得了情绪上的渲泄。似乎「大卫打败巨人哥利雅的」故事,像是犹太人用砖头砸自己的脚一样。

  ◇外来文化的融入

  所有的日本人小时候都大概玩过「隠れん坊」的游戏,就是台湾的小朋友喜爱玩的「躲猫猫」,被指定当鬼的小朋友要蒙上眼睛当鬼,然后凭着直觉抓其它的小朋友,这种鬼抓人的游戏,对小朋友来说相当刺激,是一种学习上的认知行为,让孩子们从游戏中学习与人「接触」并且融入群体之中,因为被抓到的小孩,就必须当鬼,视为一种惩罚,但是当鬼的小朋友就可以任意地抓人,不需要受到道德规范的束缚,在游戏当中,原来鬼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

  前面提到的「撒豆驱邪」仪式中的鬼,学者们认为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追傩」仪式传到日本的宫廷以后,再传到民间而形成的。因为走在游行队伍最前边的方相氏装扮得奇形怪状,人们误以为他就是应该被除掉的邪恶的妖怪,于是他慢慢地变成日本的鬼了。另外,在日本从平安时代来一直流行的不动明王的画像形象上也与鬼很相似。再者,我们中国古建筑物的门上常常见到的铺首,其形象也有点像鬼。职能上二者虽然不完全相同,但给人心理上的震慑感觉,大概也是一样的吧!

  这样说来,这种在日本已扎根很深的妖怪,也好像是个舶来品。它在日本经过长久的岁月,慢慢地进行本土化,到现在已经完全变成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了。日本文化有一个特征,即将外来文化吸收消化后,利用它形成自己的文化。从「鬼」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见这一点,这是笔者研究妖怪时所发现到的日本文化特质。

  ◇妖怪的数量

  日本境内据说有四百到六百种妖怪。形形色色,构成了日本文化丰富的内涵。究其源头与分类,从中国道家撷取「物久成精」概念,造就了自然界各种动物或植物妖怪:而因魂灵附着在物体上而成妖者称之为「付丧神」,如破碗、杯盘、油灯、纸伞皆可祟人;种种妖怪在午夜群集在大街上行走,谓之「百鬼夜行」。

  就精神层面来说,妖怪的存在也反映了日本人的「恐惧」心理,随着妖怪传说的演变,造成「恐惧」的对象、面对「恐惧」采取的态度以及因应的对策,正好可以为日本人书写一部黑暗心灵民族史。

  置行堀

  (おいてけぼり、おいてきぼり)

  置行堀是「东京本所七不思议」之中最有名的故事。本所指的是今日的东京墨田区,由於经常被拿来作为落语(日本的单口相声)的段子,因此,这七个怪谈几乎是家喻户晓,知名的日本推理女作家宫部美幸也拿它当作题材写成了小说,据说中文版已经译好了,再过不久就可以在书店看得到。

  相传有人在东京某条护城河钓鱼,也许是手气很好因此鱼篓中装满了鱼,欢天喜地正準备回家的时候,天色逐渐暗下来,河畔隐约传来声声呼唤:「放生吧…放生吧…」 奇怪,是谁在说话呀?心想该不会是自己的幻觉吧,不过还是觉得心裡毛毛的。加快脚步回家之后,将满载的鱼篓打开一看,却发现裡面的鱼早已不翼而飞。

  这是发生在东京的锦系堀(堀是护城河的意思)的一桩怪事,而琦玉县川越市也发生过类似的怪事。据说如果不将捕到的鱼全数放生,就会一直听见这声音。大多数人认为这应该是川獭的把戏,不过,其中也有人说曾目睹女人的身影。

  类似的故事中,有的说捕鱼人听到声音,吓得扔下鱼篓逃走,后来和同伴回去原处察看,鱼篓已空空如也;另一则故事裡,说是两人一同前往护城河捕鱼,听到声音后,其中一人立刻扔下鱼篓逃走,另一人抱著鱼篓正準备逃走时,被水中伸出来的手拉进护城河,就这样被妖怪杀害了。

  江户仔很喜欢新奇、刺激的玩意,对於这个怪谈相当引以自豪,除了把它画成「本所七不思议」的图画,还製作相关的纪念品陈列贩售。另外一提,日文裡有一句古谚:「置いてけ堀を食う」意思是被同伴拋弃,即源出於此。

  人们把护城河边传来的声音加以拟人化,想像出名为「置行堀」的人形妖怪,并且绘声绘影描述,声音的主人是一名浑身湿透的女子,习惯在大雾中出现,伤害过往的路人。也许是护城河边曾有女子不慎落水,奋力游到河边被人瞧见,误以为是妖怪,经由眾人口耳相传,穿凿附会之下,才会衍生出怪谈。

  道成寺鐘

  一个寺庙的钟化为妖怪,专把人变成和尚,而且会忘记自己以前的事。不知道真假如何。

  传说:道成寺の鐘

  大约在醍醐天皇的时代、延长6年(928年)夏季,。纪伊国牟娄郡真砂的庄司清次的女儿清姫爱上了去熊野参拜菩萨而路过借宿于自家的僧人安珍,安珍身为僧人,毅然离开了清姬,为了心爱的人,清姬千里迢迢追寻安珍而去,一路吃了不少苦,终于追到安珍时,已经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安珍被吓得拔腿就跑,清姬就一路追,安珍抢先一步度过一条大河,清姬追来时已经没船了,她还是跳进了河里,结果变成了一条大蛇继续追上岸,安珍跑呀跑呀跑到“道成寺”里去了,结果蛇也追来了,寺庙里的高僧都无法对付那条蛇,就把安珍藏在了大钟里,清姬追进来后几下子就知道他躲那里呢,呼啦一下子就把钟给缠住了,无奈大钟坚固,最后,清姬估计是无可奈何了,但又不愿放弃,于是就自燃起来,把自己连同钟,钟里的和尚都烧成了黑炭了。和心爱的人不能同生,那就同死。

  按原文的感叹,这清姬当时是多么一种凄美,无奈和愤怒的心情啊!

  奈良时代末期,桓武天皇决定将京城由平城京迁往长冈京,而担任新都建筑规划总指挥的,则是藤原种继。

  然而,天皇尚未动身,就收到种继遭暗杀身亡的消息。盛怒之下,天皇急令有司究察——但被抓获的主谋者却出乎整个朝廷的意外,他正是桓武天皇的弟弟、皇太子:早良亲王。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即便天皇有心替弟弟开脱,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失去了太子地位的早良亲王从此被幽禁在一处叫”道成寺“的寺庙之中,他高呼“冤枉”并绝食抗议,他每天都对着寺中的一口上百年历史的古钟哭述。不久,天皇决定将他送到淡路,然而身体衰弱的亲王在途中便抱恨死去了——临死之前,他一定是抱着「就算我死也要拉个垫背的!」,这样的想法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应该说,他的执念确实有所效果,因为其后不久,桓武天皇的夫人、生母、皇后便相继死去,伊势神宫也遭遇火灾、全国各地爆发疫病、皇子安殿亲王也罹患重病。

  应朝廷急召而来的阴阳师对这些异变进行占卜之后得出“是早良亲王作祟”的结论,为了平息他的怒气,桓武天皇命人重新修整了亡弟的坟墓。当日,京都降下暴雨,其后祟灵暂歇。受到此事的影响,桓武天皇最终放弃了迁往长冈的计划,改迁平安京。

  然而,京都易址之后,安殿亲王的妃子却仍然死去了,富士山也突然喷发,桓武天皇终于患病卧床,并很快驾崩。

  现在,早良亲王的灵位被供奉在京都的上御灵神社中。

  青行燈

  (あおあんどん)

  具体说,它不是妖怪,而是更想《十日谈》之类的讲故事的行为:日本的怪谈也多半发生在夏夜。日本传统戏剧歌舞伎的故事里,有许多都是源自怪谈的传说,在江户时代(相当于西元一六○三年至一八六七年)还有一种叫做「百物语」的游戏,就是半夜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点起许多蜡烛,大家轮流说鬼故事,感受恐怖的气氛。据说,当第一百根蜡烛熄灭时,真正的鬼就会出现……所以往往说故事的人会心里有个警惕,轮到自己说故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变成最后一个,因为不知道说完第一百个故事的时候,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每次说到第九十九个,就会立即打住,没有人敢再继续说下去,这是一种集体召唤鬼魂的仪式。江户时代的作家,浅井了意所着的《伽婢子就详细地记载了关于「百物语」的由来及玩法,简述如下:在进行「百物语」的游戏之前,参加的人一律身穿青衣,齐聚在同一间暗室里。 在这间暗室隔壁的房间,准备了用蓝色纸糊的行灯,并且添上足够的灯油,然后点燃一百支灯芯并排在一起。行灯的旁边会安置一张小木桌,上头摆着一张镜子。每个人轮流说完一个怪谈后,就必须离开自己的座位摸黑走到隔壁点着行灯的房间里,把一支灯芯吹熄后。接着,从镜中照一下自己的脸才能回到原来的暗室,然后换下一个人。吹熄灯芯的过程中,一样继续说着怪谈,直到说完第九十九个怪谈后,剩下最后一支灯芯,就留着让它继续点着,然后大家继续围坐在一起等待黎明,直到太阳出来了就各自解散回家。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怪谈总是讲到第九十九个就结束,因为当时的人们很迷信这样说法,如果说到第一百个怪谈,就会发生什么怪异的事情,所以谁也不敢去碰触这项禁忌。随着时代的不同,行灯也改为以蜡烛来取代,而且新的游戏规则是,最后一根蜡烛必须吹熄,百物语游戏就变成了恐怖的怪谈会,听说当最后一根蜡烛吹熄的时候,的确是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鸟山石燕所画的「青行灯」收录在《画图百鬼夜行》,正是描绘当时进行百物语的情景,青行灯快要吹灭的时候,许多好玩有趣的妖怪故事正在一群人的口中讲述着,并且有人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妖怪百物语的由来。呵呵,大家以后要玩这个游戏的话,千万别把第一百个鬼故事讲出来,到时会变成真的呢!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