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做过精确的统计,但在印象里,中国笔记小说里的女鬼要远远多于男鬼。而且,女鬼故事有一个常见的典型模式:
一位来路不明的美女,在夜里来找无伴的书生,主动投怀送抱,两人成其好事。但书生的身体却日渐羸弱,然后被告知对方是鬼,书生或因此死于非命(譬如《翦灯新话》里的〈牡丹灯笼〉),或由道士处置女鬼(譬如《夜谈随录》里的〈周瑜庙枯骨〉),或女鬼还阳,与书生结为夫妻(譬如《聊斋志异》里的〈聂小倩〉)。
这样的故事型态在其它文化里很少见,那中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女鬼故事呢?传统的解读认为它是男人色欲幻想的外射,男性的作者和读者将「自己性致勃勃」、「我要」的心思外射(projection)到女鬼身上,变成「对方性致勃勃」、「她要(给我)」。这样的心思若外射到现实世界里的千金小姐身上,会孳生道德与法律问题,而女鬼则不受人间礼法约束,所以成为理想的意淫对象,但最后还是不得不加上个道德尾巴,提醒大家即使是女鬼也不能乱来,否则你还是会身体变得虚弱,最后死于非命。这种说法当然有部分的道理,但更深入的剖析却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更有趣的东西:
梦遗(夜间遗精)与女鬼故事的关系
哲学家尼采说:「梦是所有灵魂信仰的起源。」古人认为梦是灵魂的出游,梦中所见的死者即是死者的亡魂,这种观念跟鬼故事的产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女鬼来找男人又跟男人特有的梦遗现象有关:
梦遗是没有性伴侣的青壮男子常有的生理现象,当事者在因夜间因遗精湿了裤子而醒过来,醒来后常会记得刚刚做了一个色情梦。精神分析学家霍尔(S.Hall)对男人梦遗前所做色情梦做过不少研究,譬如一位男士说:「我梦见我正在一个螺旋梯上追逐一个女孩子,最后我追上了她,和她性交,然后就发生了梦遗。」古人显然也会在夜间遗精前作色情梦,但依他们的观念,「梦中出现的陌生女子」很容易被解释成「来路不明的女鬼」,而在笔记小说里,男人与女鬼交欢后,「精液淋漓,身体日渐羸弱」的说法,很可能就是对梦遗的文学描述和担忧。
中国人「补」的观念
中国多女鬼,除了男人的梦遗现象外,也跟中国渊远流长的「滋补」观念有密切的关系。在《列异传》里有一则〈谈生〉说:一个女鬼在与书生好和三年后,腰部以上都已长肉,腰部以下仍是枯骨。而在《夜谈随录》里的〈周瑜庙枯骨〉则说:一个女鬼在和男人几度春风后,她枯骨的眼眶里也开始长出肉来。与男人交欢的次数越多,「长的肉就越多」,这样的情节显然是在反映《易经'系辞上传》所说「精气为物」的观念——男人的精液可以「肉白骨」(当然,这是男权社会对男性精液价值的高估,是不能当真的)。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说:「女鬼恒欲与人狎,摄其精也。」女鬼找男人是为了「采阳补阴」,根据中国传统的采补观念,阳世男子是「阳中之阳」,女鬼是「阴中之阴」,阳世男子的精液对女鬼有滋补作用,但阳世女子对男鬼似乎就没有什么「滋补功效」,这种观念显然也是造成笔记小说里多「女鬼找男人」但却少「男鬼找女人」故事的原因之一。
「冥婚」习俗的文学化
如果将笔记小说里到阳间来引诱书生的女鬼放在一起,会发现她们最大的共同特征是「未嫁夭亡」,而且系出名门。譬如〈周瑜庙枯骨〉里的女鬼是「故曲江县丞曹公女秋霞」,〈牡丹灯笼〉里的女鬼则是「故奉化符州判女丽卿」,连最有名的聂小倩也是未嫁夭亡的。这么多未婚女鬼在死后出来找男人的故事,不得不让人想起中国民间特殊的冥婚习俗。
中国人认为人死后若得不到祭祀,易沦为孤魂野鬼,而这正是未嫁夭亡女子的困境。为了不使她们沦为孤魂野鬼,遂有冥婚的产生——父母不忍女儿的灵魂在冥间漂泊无依,就以冥婚的方式为她找个夫家,让她永世得享夫家阳世子孙的祭祀。早期的女鬼故事,譬如《列异传》里的〈谈生〉,我们可以较清楚地看到它和冥婚的关系:未嫁夭亡的女鬼到阳世和谈生结为夫妻,在女鬼不得不离去后,女鬼的父亲将谈生视为女婿,赠他金银财物,而谈生则将女鬼视为「亡妻」。
后来的故事虽然变得较模糊,但还是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加以理解,譬如〈牡丹灯笼〉里的符丽卿,〈周瑜庙枯骨〉里的曹秋霞,都是因为在父亲调职的迁徙途中暴毙,而被父母弃棺于庙中,从此不闻不问,这样的「未嫁夭亡女」特别容易沦为孤魂野鬼,她们在死后自行到阳间找男人,可以说是「冥婚」此一文化理念的投影,因为父母不为她们安排冥婚,女鬼只好「自力救济」,自己出来找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