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展开
您的位置:首页 > 网文助手 > 写作素材 > 分类素材>正文

【武侠小说素材】武术两千年之传承(二)

时间:2017-08-18 15:19:01    来源:爆侃网文综合整理    编辑:爆侃网文 字号:TT

  唯快不破

  在说这个技巧之前,我先埋下伏笔。说一下别的东西。

  1。李小龙的截拳道创立时期,李小龙主要的交手对象为中国南方的武师而非外国拳法,而李小龙的拳法架势非常特别。在这里估计没人不了解截拳道的架势,就不重复了。

  2.清末,埋藏数百年的战场之拳太极形意等纷纷重出江湖。和八卦掌一起横扫北方武林。

  3.王芗斋认为形意拳有不适合环境的地方,于是对形意拳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其独特架势为前手远远撑抱的矛盾桩。

  上述拳法在当时虽不能说中国无敌,但是却都是一方豪强。至少都是公开接受挑战的。而且挑战者众。证明其是有实战作用的。

  但这几种拳法到今天则再也不能横扫一方,为什么呢?

  继续扯

  义士之拳故老相传中常说“某招可破某招,某招可克制某招”。这些话,练现代搏击的人自然都不屑一顾,但是在一两百年前,这些话是谁都不怀疑的真理。

  原因就在唯快不破,唯硬不破这八个字上。

  上文说到人体反应一般最快就是0.2秒,义士们在社会稳定的情况下,纷纷退出江湖,成为“技击家”,作为技击家,一般对手就是单体攻击为主,虽然还有群战套路传下来,但是较技时一般不用群战套路,而是用门内秘传的“独门绝招”

  需的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绝招,只有对方破不了的攻击。要对方破不了,只有更快。

  在肌肉能力有其极限的情况下,最快频率攻击对方的守则如下

  1.动作尽可能小,避免对手预读后躲避,小动作也有两条出路,一条出路是纯靠手法袭击对方面部脆弱器官,身体不参与出力。另一条是手先动,身体到最后一刻才参与作功。

  2.发力距离尽可能短,距离2米出手,就算再快也要0.7秒才打的到对手,距离10厘米出手就算不快也只要0.1秒。

  3.减少自己出拳时花费的思考和计划时间。

  南方之拳术家相角,则一二手,多亦不过五六手,势均力敌者,不互中要害,即相揪相扭,同时力竭罢角,或重整旗鼓,相与复角,曾未有角至若干手,尚不分胜负者,此其分别之点,在北拳尚气劲,南拳则不然,纯以技巧胜,功夫不到者无论已,有工夫者,其气劲不必惊人,然出手必能创敌,角时多不施展门户,临时落马,意到手随,每有胜负之分,非特旁观者,不知所以致胜之道,即被创之人,亦多不明敌手来去之路。

  ——平江不肖生

  闲言闲语,在这个时代,保守其实是没啥意义的,我的师父们教我的时候不是怕教会徒弟打师父,而是怕东西失传,恨不得先都塞到我脑子里。但东西还是在我这一代失传了不少,为什么?因为这东西不值钱。

  不值钱的东西就没人去学去练,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好比说我在第一贴里毫不保留地说了破甲打的发力方法。在古代我估计就会因此被同门追杀,但是这样便宜地说出来,留意的人又有几个?

  其他人也就罢了,但却要点名批评一下24,这家伙最近一直挂着太极拳的名义到处招摇撞骗,却连实战太极拳最基础的东西发劲都不会(简直就像拳击手不会直拳一样),看见了真传一句话的东西,却不去详细琢磨一下。中国功夫的名声,就是败在这些终日大言炎炎,沉迷于自我心理满足的人手里。

  许多看帖人都在留意“古代打仗怎样才能赢”(其实养生一句都没提过战争的胜负问题)。而自动忽略其他内容,这就是功利心。这样的人适合当军师,但不适合当士兵,适合当票友,却不适合当拳手。

  下面我会专门用太极拳的一些秘奥义来讲解一下这一流派的战争之拳精髓。觉得不能理解或者声称自己没听说过的人也不用怀疑,当小说看即可。

  在说太极拳之前,先说一下巴西的华丽格斗术:卡波依拉

  卡波依拉的动作主要为腿技,其次是一些匪夷所思的翻滚跳跃技巧。这东西在现代人看来只是怪招,看起来好看。改成街舞能泡MM。但这种拳法的来历是什么呢?

  是几百年前,殖民者入侵巴西,将巴西男子列为奴隶,持有武器者杀杀杀。大部分奴隶还要带着较长的手铐工作。连晚上睡觉都不能解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巴西人发明了一种华丽的“传统舞蹈”,这种舞蹈实际上是专门利用手铐铁链为武器而研发的杀人拳。

  卡波依拉的基础格斗式是身体不断左右变换(尽量躲闪火枪)两手保持距离交错在面前划过(用铁链锁拿刺刀)一旦抓住机会,就用铁链锁住对方手臂或脖子,然后通过身体的跳跃和旋转勒断目标,这种包含体重和跳跃力的锁链技,加上攻击角度诡异,实在是奴隶们对抗火枪的最有效的方法。

  看到这里,我知道肯定有人把自己代入到殖民者的身份说:“这样能打得过火枪吗?我如果拿火枪去打,对方如何如何,等等。”

  但我也要反问,当你就是那些奴隶的时候,你去哪里拿火枪?难道没火枪就安心当亡国奴了吗?手上有啥你就用啥,战争的胜负轮不到你关心,但是关键在你努力了。

  巴西有这样的技术,中国也有。而且种类更多。

  形意拳是以枪化拳,太极拳则是刀盾兵留下来的拳法,一刀一盾,就是那阴阳鱼(当然,还有别的比喻)

  所谓的借力打力,在徒手打斗中没那么管用,或者说,使用难度太高,但是配上了盾牌+刀,就是最恐怖的技术。

  当一个盾牌兵顶着四米长的长矛,冲到敌人跟前,他的任务就是把敌人的长矛阵破开,让自己的兄弟们能冲上来。

  在敌人的枪阵还没冲破的时候,太极拳奥义“切地龙”“海底针”“跌叉”等技术的方法都是持盾矮身潜进,避开上身的矛头,用刀猛捅对方下身。而当近身以后,则使用揽雀尾等技巧抱住对方的多枝长矛,用刀猛砍。

  揽雀尾的雀尾,指的是孔雀的尾巴,用来比喻许多长矛。当一个刀盾兵奋不顾身地抱住了对手好几根长矛的时候,他的战友们就可以乘虚猛冲进去乱砍。

  这也是揽雀尾被称为太极拳母拳的原因之一。当然,揽雀尾也可以用来接腿摔,用来反关节。但效果便打有折扣。

  而当兄弟们都冲到身后,把你挤得和敌人已经脸贴脸,心连心的时候,你已经没有距离举刀,这种情况下,你有几个选择

  1.用发力距离极短,可以借背后力的发劲透甲打来打对方,把对手打晕或者打退,有了挥刀距离后补上一刀。

  2.用盾牌猛击对手。(太极拳凡是用小臂发劲的技术大致都出于此)

  3.用刀柄自上而下猛砸对方的脸。

  4.丢了武器抱住对方脖子拧(看着练太极拳的兄弟在那里玩太极石球,不要奇怪,等你的脑袋像石球一样在对方手里的时候就明白了)

  5.用盾牌挤对手,趁对手用力对抗的时候盾牌上玩点虚实,让对方失势跌倒(牵动四两拨千斤),成功的话,是让对手一大堆人一起跌倒(踩死)

  6.用BT的柔韧性,突然矮身用盾牌和肩膀撞击对方小腿(七寸靠),让出上盘的空间给自己兄弟在背后砍/捅对方。

  7.用长劲将对方撞退,然后突进砍杀。

  除了刀拳合一的拳击术外,太极拳有种种匪夷所思的小臂劲法,例如堋、履、挤、按,这些都是用盾牌打击或者挤压对手的训练法。还有采、挒这两种针对长矛或者对方手臂的控制技,肘、靠两种近身打击技。

  上述都是实用至极的标准军人技术。但军人和军人之间总有区别,其中一些军人将自己的军体拳和道家的“返先天”奥义结合,潜心体己,发现了一些进阶的锻炼技巧。

  注意,是锻炼技巧。不是实战技,我知道肯定有些回帖不看帖的人会在那里大喊:“这些东西战场上有用吗?”我现在就提前回答:“这些就像长跑跳绳一样,不是实战用的,都是锻炼用的,锻炼锻炼锻炼锻炼……”

  和真正练太极拳的人搭手,会有奇怪的发现,就是无法从对方的手上感觉到对方的重心,但对方却能抵抗住你的力量不后退。这个情况在某些练日本剑道的人身上也能找到。

  答案其实在李仲轩前辈的门下另一条走狗徐浩峰的书中已经披露,那就是无名指锻炼法。(全身及其他手指放松,只有无名指紧张),无名指在日常生活中是废指,很难动用到相关的力量,但是它紧张的时候却能让力量传到手上。而且你感觉不到自己无名指的相关力量,对方也感觉不到从你无名指上传出来的暗劲。

  正确用刀挥砍的时候,主要就是无名指带动刀的运行,其他手指只是在砍中目标的时候紧张以保持刀的平稳,所以很多练剑道的人无意中能练出这个效果,专练柔道的兄弟反而练不出来。

  而太极拳最重要的攻击力量虽然来源于无名指,但是其核心却在大拇指上,在持刀挥刀的时候,身体因刀而失重,全靠大拇指来维系刀的重量和平衡。内家拳的“人刀合一”秘法,也在大拇指上。

  我们平时坐公共汽车,汽车一颠簸,我们就要找个地方扶一下来维持平衡,实际上扶一下那个力相对是很轻的,为何就能让我们一百多两百斤的体重保持平衡了呢?因为我们只是要找一下平衡感。找到了来源于两个大拇指的平衡感,就进入了“不动之动”的境界。,真正的“四两”拨千斤,用的是四两重的大拇指,拨自己的体重千斤。

  养生自己发明了一个方法,平时把大拇指握在其他四个手指里。行走时假装失重,有时拇指从其他四个手指里寻找借力来平衡,有时其他四个手指也从拇指上找借力来寻找平衡。

  中国的武家,为了避免被禁武的当局发现自己在练武,纷纷借用道家学说来掩盖武功的练法,所以你看一本古代的武功秘籍,里面一大堆阴阳啊,五行啊,千万不要奇怪,那些都是为了保证这本书被警察看到的时候不至于让书的持有人满门抄斩才这么写的。用时髦的话来说,道家的隐语成了军用密码。例如“吕洞宾”“吕纯阳”,“吕祖”这些词指的都是男人的小鸡鸡。(洞里的客人)

  这些军用密码,在上一代的武术家都还有很多能翻译,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能翻译的人就越来越少了。还有些乱翻译的人(好吧,我是在说我自己),搞得秘笈出版界一片混乱。

  读者们只需要明白,当两个蒙元/清廷初期的武术家在谈论“阴随以无厚入海”这种莫名其妙的话,其实是在谈悄悄地背后用刀插入对方小鸡鸡附近的暗杀技术。就好了。

  当统治渐渐稳定,战场之拳再难有用武之地,其中一部分战场之拳的传人沦为街头卖艺者,向高难度的华丽动作发展,一部分沦为拳手,专业角斗供吃饱了撑的观众取乐(或换个好听的说法说是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而其中一部分转变为义士之拳。

  义士这个词,在古代就是黑社会的意思。在元代,是明教,白莲教为主,在清代是以天地会,红花会等为主。这些秘密会社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大多数时候潜伏在民间,一般很少有大规模作战。打斗的对手一般也不是军人,而是衙役,捕头,密探,在这种情况下,战场之拳就不那么实用了。其中有一些实战高手发明了更实用与当前这种情况的技术。

  重心前倾走路,感觉快失重的时候拇指一顶,就像顶在别的物体上一样顺势把重心调整过来。

  语言表达有其极限,你可以试着坐公共汽车,扶着扶手,感受用手指轻轻借力来维持身体平衡的状态。平时练习,就把拇指当作其他手指扶着的扶手。以此保持身体平衡。或者把其他四个手指当作拇指顶着来维持平衡的物体。

  我年轻的时候,遇到个练八卦掌的朋友,这位朋友练了好几年的八卦掌,但是还是打不过拳击手,他十分苦恼。认为是他内力未到的原因,实际上按他那种练法,就算练十年,也打不过练了十年的拳击手,因为八卦掌这东西最早出现在商业社会的时候,虽然是在一次职业擂台赛上,但是八卦掌最早的诞生用途却绝非打擂台,而是反清复明。

  八卦掌的手法和身法让人眼花缭乱,打击力却不尽如人意。有很多八卦掌的朋友因此苦恼,都兼练铁砂掌之类的重手法,但是铁砂掌配合到这样灵活的身手上却又没了威力。所以当世很多八卦掌名家都遇到两难的境地。

  实际上八卦掌的可怕之处还是在兵器上,空手的掌法也是掩人耳目罢了,甚至连八卦掌这个名字也是掩人耳目。八卦掌的精华在其独门武器子午鸳鸯钺,这东西可以锁勾,可以划,可以抠,可以割。但这东西也只是和平年代用来表演的。子午鸳鸯钺的真正平民身份是——镰刀。

  在夕阳下的小树林里,一个双手持镰刀的农民,突然用极其诡异的身法,向着你的颈动脉,股动脉,脚筋,腕动脉等地方连续不断地袭击,你出一刀的时间他已经对你攻了五六刀。而当你反击的时候,他又躲到了树后,用匪夷所思的角度不断袭击你。八卦掌的“九宫步”,说穿了就是在人群中,树林里逃走或者躲闪反击的技术。在树林/无辜群众里的话,什么形意拳,什么太极拳,都不是八卦掌的对手。

  八卦掌其实是介乎暗杀拳和义士拳之间,

  真正招牌的义士之拳就是“洪拳”(前身为太祖长拳,后来者为国标武术长拳套路)

  太祖长拳,即托名宋太祖的黑社会拳法,在蒙元就有出现。

  其特征如下

  1.注重王八拳(最符合人体本能的拳法,但此王八拳非彼王八拳,下面会详述)

  2.注重桥手(小臂运用技巧)

  3.注重移动,上一招向东打,下一招可能就向南跑了

  东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好比说某男失恋后迁怒,杀了他的教授,东方思维是:“如果他没失恋,就不会杀人了。”西方思维是“幸亏那女的没嫁给某男,不然也和教授一起被杀了。”

  这两种思维都是对的,也都不对。

  思维模式的差异,最终使东西方拳法开始走向不同的领域。如果按西方的思维看唯快不破,那么就是猛练速度,比对手更快到达目的地。按东方的思维就是减少距离,比对方更快到达目的地。

  我培训一批新下属时,常用一个手段,就是问对方认为自己的上限是每秒能打击多少次。有人回答1次,有人回答3次,有些经过锻炼对自己速度比较自信的人回答5次。我便拿着秒表给他计时10秒,让他尽全力高速鼓掌,自己数次数。结果是很出人意表的,一般普通人每秒鼓掌平均在7次以上,部分人达到12次以上,受训的人往往也被自己所数的次数所震撼。不相信是自己做出来的。

  这个鼓掌的原理,包含了许多纯技巧上的武学至理,例如什么同动近取,截拳中途,本能出击,贴身发力等。当然,这些只是博大精深的武学中的一个局部。但人都有走极端的时候,大约在清代中后期,中国拳法在整体上就走向了这样的一个极端。

  因为义士之拳普遍使用小兵器作战,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你只要手上拿一支小铁笔,用鼓掌的速度对对方眼睛,咽喉连续猛插,一般没练过的对手就铁定得死。

  而如果手上没有小铁笔怎么办呢?也有办法,就是将自己的手练得坚硬如铁。这也是现代内家拳的人往往不齿的“局部力、局部硬度。”以一对坚硬如铁的手,用练成了本能的鹤啄,虎爪,手刀,拍掌等手法,每秒7~12下地对对手脸部发动多角度攻击,如果配合马步突进,实际攻击速度还能翻倍。而人体反应速度的上限是每秒反应5次(做到这点的也是神人了)。外加眼睛受到威胁时的本能躲闪反应时间,理论上几乎是1秒内必分胜负。

  当双方都完全依靠“拳招”来形成鼓掌式攻击本能时,谁的招数(攻击角度次序)最能克制对方的攻击角度次序,谁就能先击中对手,一旦击中,则绵绵不绝。(如果手持武器,则一击必杀),在这种情况下,传说中的“拳招时代”就到来了。

  当然,每秒7~12下只是理论速度。实际上影响攻击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为了对抗这种“闪电手”,我国拳法家也发明了很多训练方法,例如“听劲”“粘手”“擒拿”“拔根”“控距”“地堂”等。

  清末,隐藏多年的战场之拳突然重出江湖,大杀三方。并不是战场之拳在街头打起来一定真的比这种义士之拳实用,而是因为“杀人时代”过去了,“比武时代”开始到来。在徒手比武中,因为前提是被对方轻攻击击中非要害部位不会死,那么战场之拳就能大行其道。

  战场之拳最擅长的就是用整劲使对方的锋锐(长枪或鹤啄手,砍刀或虎爪)的攻击偏移,使对方不能连击。例如形意拳的整劲硬打硬进,八卦掌的闪击,太极拳的缠绞。这些隐藏拳法的重出江湖,为一味追求“唯快不破”的武林带来了一片新的气息。但也是真正的战场之拳,义士之拳失传的开始。当战场之拳,义士之拳用于和平年代的比武,他们就像被阉割后的动物,只能发出瞬间的光辉了。一旦有其他更适合和平年代比武的拳法出现,这些旧时代的拳法就必然被淘汰或挂羊头卖狗肉。

  而除此以外,还有擅长距离控制的流派。例如大成拳和截拳道。

  大成拳王芗斋公然声称“一切局部硬度的手法打法,全不足取”,他在当时也未尝一败,主要原因还是他的对手主要是古拳法,他所发明的矛盾桩也是一种专门破解唯快不破拳法的架势,重心后倾,前手远撑不让对方近身,后手和脚等待机会给与打击。这样的架势适合对抗古拳法,却不适合对抗现代拳法。

  李小龙的截拳架势则是侧身对敌,用低端截踢控制距离。等待机会给与重击。这样的架势适合对抗古拳法,但也不适合对抗现代拳法。

  所谓的“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以无法为有法”其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用最适合环境的打法去在这个环境里打”,在散打擂台上,最实用的拳法就是散打,在泰拳擂台上,最实用的拳法就是泰拳。

  在这个和平年代,最实用的拳法就是养生。如果以泡妞为目的,最实用的拳法就是跆拳道(不带I),如果想要保命,则最实用的是消除自己的一切心理盲点,让自己迅速进入环境,进入角色。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