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功夫·高手
“格斗沙皇”独领风骚
一直在国内推广一种国际流行的“综合搏击术”的赵易平先生认为,与国际先进的搏击术——综合搏击术相比,不要说传统武术,甚至连散打都有些落后了。“‘综合搏击术’的比赛允许用反关节,允许用肘击,也允许选手戴分指拳套进行抓、拿等技法,极大地接近现实中的实战,”赵易平说,“但是外国选手娴熟的各项搏击技能和良好素质,国内几乎没有选手能与之抗衡。”
国际功夫江湖第一次“风暴”是上世纪80年代由泰拳掀起的,泰拳在与包括中国功夫在内的国际武术较量中鲜有败绩。
第二次“风暴”是上世纪90年代由巴西的格雷西家族掀起的。据赵易平介绍:巴西柔术(即格雷西柔术)起初是一种扭斗的武术,它的技术和策略主要基于对地面打斗的深入研究。柔术练习者,擅长将对手拖向地面,然后在地面上获得控制的姿势。一旦形成控制姿势,柔术练习者可以使用关节技、绞技或击打技术等多种攻击手段,将对手制服。
第三次“风暴”则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由日本的民族英雄樱庭和志、巴西的诺盖利拉兄弟、马卡多家族7兄弟、俄罗斯的“格斗沙皇”菲朵等人共同掀起的。
樱庭和志在柔术上有很高造诣,在站立技术上又有一手泰拳鞭腿绝招,因此经常战胜格雷西三兄弟,被日本人视为民族英雄。但此后巴西的诺盖利拉兄弟以及马卡多家族7兄弟组成的“巴西顶尖军团”技术在格雷西柔术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尤其是站立击打技术提高很多,又数次战胜了樱庭和志等一系列高手,称霸国际武林。直到俄罗斯的“格斗沙皇”菲朵出手,以上这些高手都不在话下,国际武林才真正出现了第一杀手“火云邪神”。
国际功夫·扫描
跆拳道
跆拳道技术方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腿法,腿法技术在整体运用中约占四分之三。其次是手法,手臂的灵活性很好,可以自如地控制完成防守和进攻动作,同时也可以变化为拳、掌、肘、肩的多种用法,进行实战。
在竞赛规则以外的跆拳道实战中,人体的一些主要关节部位亦可以用来作进攻的武器,或防守的盾牌,如人体的手、肘、膝、脚等关节部位。
不论是在比赛时还是在实战中,跆拳道的进攻方法都是十分简捷而实效的。对抗时双方都是直接接触,以刚制刚,用简练硬朗的方法直接击打对方,或拳或腿,速度快,变化多。防守的动作也是以直接的格挡为主,随即是连续的反击动作。防守时很少使用躲闪防守法,追求刚来刚往,硬拼硬打,尽可能保持或缩短双方间的距离,以增加击打的有效性,在近距离拼斗中争取比赛或实战的胜利。
跆拳道理论认为,经过专门训练,人的关节部位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威力,特别是拳、肘、膝和脚四个部位,尤以脚和手为甚。长期专门练习跆拳道,可以使人达到内外合一的程度,即内功和外力达到统一的巅峰。
由于无法确定人体关节部位武器化的威力和潜力到底有多大,只有通过对木板、砖瓦等物体的击打来测量验定练习者的功力水平。功力测验是跆拳道训练水平、晋级考试、表演和比赛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此显示出跆拳道独特的功法和特点。
泰拳
泰国拳的脚法闻名拳坛。泰拳对于腿上功夫的锻炼,要求异常严格。人们常常惊奇于泰国拳师之腿坚硬如铁、柔软如鞭,实际上此等武功乃艰苦磨炼而成,并无任何秘密可言。
泰拳用腿法重点为“扫踢”、“蹬踢”与“侧踹踢”三种腿法,是拳师在实战中千锤百炼所得之精华,基本腿招运用最广。泰拳腿法的训练,主要是通过踢空腿、踢树干(沙包)、活靶、对招四种练习方法,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所造成的。
踢空腿——意义深重,是练腿的必修课程,可培养灵活性及平衡,有助于练腿的收放。练习时需假设敌人在周身附近伺机攻击,而自身则以多种腿法去对付。
踢树干(或沙包)——是最重要的一项练习,借以伸展腿踢抵抗反撞力的能耐,加强腿踢威力、速度及腿胫硬度。
活靶——是近代的先进练习法,获益甚大。拳师经此项训练,习惯追击活动目标,不但腿招组织配合严密,特别是对腿踢的连贯性和准确性帮助很大。
对招——可培养拳师的技巧、用招法度、智能等,是极为重要的一项练习。
此外,拳师还经常借助负重深蹲、长跑及跳绳运动增强腿部弹力,加深腿击动力。
泰拳腿法的主动攻击,往往借助手上动作的虚晃引诱,而且第一腿要真假结合,有轻有重,连贯。第二腿的攻击部位,打击高度要有变化。
李小龙引发国际功夫革命
赵易平告诉记者,其实中国人对国际功夫的发展也起到重大作用,尤其是李小龙——早在李小龙的电影之前,美国一直是各种武术流派的大熔炉。自从李小龙提出了功夫无流派的无限制格斗理论,一个问题也随之产生了。那就是,各种流派的招数,在离开自己道场的真实打斗中还能发挥原来的威力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有人尝试着回答这个问题,具体的做法就是设法把那个象征着勇者无限光荣的古希腊角斗大赛再次唤回到现代社会,名为无限制终级格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