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展开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传统文学>正文

王晋康:大刘为中国科幻踢出了宝贵的临门一脚

时间:2016-03-07 18:26:49    来源:爆侃网文综合整理    编辑:爆侃网文 字号:TT

答题者:王晋康 提问者:刘雅麒 时间:2016年2月1日

  你是怎样与科幻结缘的?最初写科幻的触发点是什么?

  我开始走上科幻创作之路是因为一个偶然因素。上中学时我基本是一个“理工男”,虽然爱好文学,包括科幻文学,但并不是铁杆科幻迷。上世纪八十年 代,我作为老三届学生考上西安交大之后,因为严重失眠不得不放松学业。当时正值西方文学作品大量译介进国内,因而得以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作品。我那时也 尝试着自己创作了几篇,但都是非科幻小说。

  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家石油企业(那时大学生毕业是统一分配),本职工作非常忙(我是本单位大吨位特种车辆的开创者),文学爱好 就扔到一边了,这一扔整整扔了十年。1992年,我儿子十岁,每天晚上缠着我讲一个故事,包括我自己现编的科幻故事。儿子很挑剔,常常说我现编的故事不如 书本上的,只有一次我讲完后他说:这个故事是你编的吗?我觉得比书本上的还好。难得受到儿子夸奖,我想干脆把它变成文字吧。于是趁一个假期,我把那个故事 又深化一些,写成了一个科幻短篇。写完后还不知道国内是否有专业科幻杂志,正巧在地摊上看到卖旧《科幻世界》的,就蹲下来抄了个地址。这就是我的处女作 《亚当回归》,获1993年银河奖首奖,时年我45岁。

  当时正值中国科幻作者青黄不接之际,而我作为一个有一定社会阅历、科学知识和文学准备的中年人,很快成了《科幻世界》的主力作者,也无意中开始 了我新的人生之路。当时《中国石油报》一篇名为“十龄童本无心插柳,老爸爸一不留神成名”的文章报道了这件事,被各报刊广为转载。我儿子常常自夸:爸爸你 当科幻作家都是我的功劳!

  2

  科幻最吸引你的魅力是?

  今天的科幻界推崇“大科幻”概念,科幻有多种流派,而其核心部分,也就是最具科幻文学特质的那部分,其魅力是与科学密切相关的,是科学本身所具有的震撼力的文学表现。我曾在系列长篇《新人类四部曲》的序言中说,有两种小说的作者只能谦虚地自称为第二作者。

  一种是历史小说,因为它的第一作者是历史,是时间。时间冲去了琐碎和平庸,凸现和浓缩了事件、情节和人物。历史小说作家只需有足够广博的知识和足够敏锐的目光,挑选出精彩的素材,他的小说就有了百分之六十的成功。

  另一种是科幻小说,它的作者是上帝(客观上帝),是科学,是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的运行机理。科幻作者只需要有足够的智力去理解这些机理,有足够敏锐的目光去发觉科学的震撼力,他的成功也就有了百分之六十的把握。所以,科学作家应该把六成稿费献给上帝。

  而这段话并非作秀或煽情,是我的由衷感受。

  3

  你的科幻创作从开始至今,在风格上有哪些变与不变之处?

  上面说过,我的创作之路比较特殊,45岁才开始写科幻。此前我在尝试主流文学创作时,个人的风格还没定型,比如,我曾学林斤澜,学苏童,学莫怀 戚,特别有一段时间发疯般学海明威。尝试了各种风格后,最后固定在一种风格上,那就是:追求流畅质朴的语言,冷静的叙述,沉郁苍凉的作品基调,在小说结构 上精雕细刻,等等。也就是说,当我创作科幻小说时,个人文风已经大致确定。如果严格地去总结,也许我前十几年作品的语言相对比较跳跃,而后十几年更趋质朴 平淡;前十几年更注重小说结构的精致,而后十几年更注重思想的深化和系统化。当然,这也与前十几年主要创作短篇而后十几年以长篇为主这种转型有关。

  4

  你认为自己科幻创作的长处和短板?

  我曾在一次大学讲座中坦率地分析过这两点。那天我说,我是“半个聪明脑瓜写科幻”。我在求学时代脑瓜相当灵光,把这个聪明脑瓜用到写科幻上,就 表现在对科学之美和大自然之美有特别敏锐的感受,即使到了老年,这种敏锐也基本保持着。我的科幻小说被人称为“哲理科幻”,因为其中常常有作者对大自然深 层机理的主动表述。这些机理并非作者的文学杜撰,而是作者深信不疑的信条。比如,我在小说《十字》中宣扬了阿西莫夫说过的一个观点:“医学是一把双刃剑。 医学的目的是一行大写的金字:救助个人而不救助群体。但医学在有效救助个体(这当然是伟大的历史进步)的同时,也干扰了人类抗病能力的自然进化,使糖尿 病、先天心脏病等遗传病致病基因顺利地向后代传递,从而为人类将来埋下一颗琮琮作响的定时炸弹。”因为这个观点,我曾被某大学某位教授骂为“妄人”,但我 对此深信不疑,而且认为,向社会贡献类似的独特深刻的思考,恰恰是科幻作家的社会责任。

  至于我写作的短板,那就与“半个聪明脑瓜”中的“半个”有关了。由于长期失眠,我的记忆力奇差。而且我的最美好年华是生活在开放前闭塞贫穷的环 境中,这些表现在作品上,就是深度尚可而广度不足,包括科学视野和社会视野都不足。由于偏重于“哲理”,作品人物相对单一,多以知识分子为主,不能包含更 为多样的社会生态。

  5

  你如何看待科学、科幻、文学三者的关系?

  如果要谈科学与科幻的关系,最好界定为“核心科幻”这个流派。越是能充分表现科学的理性之美或技术物化之美的作品,就越能充分展现这个文学品种 所独有的魅力。只要读者喜欢的就是好科幻;但还有一句话也是不可少的:从科幻文学的整体上来说,作为一个文学品种,必须有核心科幻作骨架,否则它就失去了 存在的价值。

  6

  你认为自己与刘慈欣的科幻创作相比各有哪些特色?你如何评价刘慈欣的《三体》在国内外获得的巨大成功以及随之引发的“科幻热”?

  我对大刘作品最佩服的、或者说我最短板的是这么几条:一,大刘对宏大场面的把握。二,大刘对技术细节的营造。三,大刘作品中人物(尤其是小人物)形象的丰富。

  大刘《三体》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科幻“新生代”崛起以来的最大收获,是当今中国科幻的代表作品。当然,我从来不赞成说什么“刘慈欣以一人之力” 怎么怎么,说这话的人都不了解中国科幻史,尤其不了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科幻世界》为中心的中国科幻界的艰苦努力。这种提法也像“科坛双雄”“四 大天王”一样有害无益。但我们都由衷地承认,大刘是中国科幻最优秀的代表,是科幻文学由短篇时代向长篇时代转型、科幻文学向影视等后文学转型的代表人物。 他为中国科幻踢出了宝贵的临门一脚。

  7

  你对中国科幻文学现状的看法?你认为科幻文学的发展前景乐观吗?

  中国科幻已经有了不少优秀作品,即使放到世界科幻文坛,放到中国主流文坛上也不逊色。现在中国科幻作品相对来说不为外界所知,这与读者的欣赏趣 味和思维惯性也有相当关系。可以举一个我自己的实例:我的科幻长篇《蚁生》出版后,曾送一部给我家乡文联主席(一位当代比较有名的作家)。他几年都没看, 我冒昧推测,恐怕与文学界对科幻的普遍轻视有关。后来因他某个偶然原因看了,看后专门约谈我,说:这是家乡作家群近年来所有长篇作品中最优秀的一部。主流 文学和科幻文学之间有一道无形的篱笆,套用陈毅的一句话:无篱之篱 ,大篱也。所幸的是,大刘的《三体》已经为这道无形的籓篱扯开了相当大的口子,相信今 后情况会好的。

  当然,从高标准来说,中国科幻作品中可称为经典作品的还非常少。中国科幻想要得到外界真正的承认,更多要靠自己的实力。

  中国科幻正在多元化,从新生代走向更新代。不少年轻作家,如陈楸帆、张冉、江波、宝树、夏笳等等已经基本成熟,希望他们能静下心来沉淀一下,尽量排除文学之外的干扰(很难,比如正创业的陈楸帆),每人沉淀出一两部经典之作,那中国科幻之树就真正扎下根了。

  8

  你评价一部科幻文学作品的标准是什么?举例说明你欣赏的科幻作家、作品?

  科幻文学与其他文学品种(如侦探文学、青春文学、女性文学等)有所不同,它的容量更大,流派更多。就我本人来说,我一直偏重于写比较硬的科幻, 或者说“核心科幻”,但我对他人作品的欣赏与我个人的写作风格就没有关系。我当然喜欢比如克拉克的很硬的很哲理的科幻,也喜欢海恩莱恩《“你们这些回魂尸 ——”》这样结构精致的较软的科幻。我很喜欢的一个短篇是鲍波·肖的《昔日之光》,因为它有新颖的科幻构思,更因为它通过这个构思所表现出来的凄婉的夫妻 之情。

  我很喜欢的一个长篇是米勒的《莱博维茨的赞歌》,这是写未来的科学黑暗时代,以宗教为主要背景。但我认为它其实是很硬的,因为小说完全浸泡在科 学理性中。这部小说的前半部尤其出色。其实还可以举一个泽拉兹尼的长篇《光明王》,这篇基本算不上科幻,是用科幻名词对印度神话的再创作。我喜欢它,是因 为它在科学、神话和现实之间自由地穿越,还有作者“嘴角含笑”式的对神祇和历史的调侃。国内优秀作品看的就更多了,举不胜举,比如,大刘的《三体》,韩松 的《宇宙墓碑》我都是多次拜读。

  9

  你的作品风格是厚重而大气的,常常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种创作风格是怎样形成的?

  我作品的苍凉感与我的人生有关。我在求学时代学习非常优秀,但因为是“地主出身”,1958年,初小升高小,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结果在“备取生”栏中才找到我的名字,当时泪如泉涌。很遗憾我说的是负面事件,但它确实是我最难忘的,当年的眼泪一直流淌在我的作品中。

  后来经历“文革”、上山下乡,当矿工,上大学,也经历了商品社会的种种肮脏。我曾写过一个短篇小说《黄金的魔力》,其主人公是一个工程师,因经 历了太多的社会丑恶而“弃善从恶”,主动与黑帮勾手盗取国库黄金。那个主人公的愤世嫉俗中就很有我个人的影子。所幸的是,真实的我并没有像那个主人公一样 越过心中的道德底线。我的长篇《与吾同在》中说过,人类文明是大恶的粪堆上长出的一株孱弱的善之花。而我的作品也大致如此。

  10

  对你影响深远的作家作品?

  海明威《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喜欢西方作家特有的冷静的叙述和精致的结构。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喜欢作者质朴的文风和“简单”之 下蕴藏的深刻。阿来《尘埃落定》,喜欢作品诗性的语言。毕飞宇《哺乳期的女人》,喜欢他语言的灵气。莫怀戚早期的中短篇,喜欢他作品的“鬼气”。

  11

  你如何看待科幻创作带给你的名与利?

  没有带来太多的名吧。一点小名声是在科幻圈内的,到圈外“屁也不是”(这是大刘调侃他自己的话,我就更不用说了)。至于利,早期坚持写科幻只是 缘于爱好,缘于心中的科学情结,并没有太多的利。我并非假清高,并非不想要高稿费,而是那时的市场没有这个条件。只是近期获几次大奖并有几部影视版权相继 售出后才说得上有一点儿利。

  12

  最欣赏自己什么品质?

  勤奋。我如果歇上三天什么也没干,甚至生理上都会产生严重的不适感。无论是当知青,在校学习,在工厂搞技术,还是在家写小说,意识深处总有一个警铃在悄悄催我往前走,不要停顿。

  13

  一直想做但没有尝试的事?

  到寺庙道观中住上一年,以身外之身来梳理一下人生。

  14

  未来三至五年的规划?

  刚刚完成一部中篇小说,历史科幻题材。两年内想完成“活着”三部曲的第三部(第一部《逃出母宇宙》前年出版,第二部《天父地母》即将出版)。此后因精力问题,很可能会放弃长篇小说了,至于短篇能否写下去暂不作预期,随遇而安吧。

  本版文/刘雅麒

  受访者简介:

  王晋康(1948- ),河南人,高级工程师,中国著名科幻作家,中国科幻银河奖首位终生荣誉奖获得者。代表作品包括《追杀K星人》、《七重外壳》、《水星播种》、《类人》、《蚁生》等。新作《时间之河》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3月出版。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