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李子白,本名李锁成,1962年生,陕西绥德人。曾先后供职于高校、公安系统。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秘书长、省作协办公室主任,陕西省作家书画院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文学作品集《不知是今天》《三十七计》;中短篇小说集《最后一片森林》;诗歌集《情爱诗章》;书法、篆刻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网、《文化》《西部骄子》等网站、报刊。
在陕西文化圈里,熟悉李子白的人都会为其传奇的从业经历和深厚的文学艺术功底所折服,他既是作家、诗人,又是评论家、书法家。也许正因为李子白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深刻认识到社会人生的悲欢离合,因此在他的笔下世相百态被从另一个角度获得观察理解和思考。代表作小说《三十七计》被陈忠实先生赞为“如此别具一格的小说,让人惊讶”。
“关注现实生活”是作者执着的信念和追求。他曾说:“就我本人而言,今后创作中将追求现实主义的内核,自然的(非自然主义)随真情流泄的表现形式,没有自成一家的豪言,却有自说自话的意识。现实主义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我看重现实主义的也就是这一点。”这是他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解思考和坚守的直言表白,也是他对社会责任感的担当和承诺。
“形我与心我能统一,实在是一件幸福事儿”
谈起他从大学到公安局,再到省作家协会如此跨度大的从业经历,李子白先生坦言:“我的两次跳槽绝对与我70年代末对文学的疯狂痴迷有关。可以说文学影响了我识文断字以来的人生,因为文学在我的心目中意味着精神的存活!”
李子白将人看作两个自我,即“形我”和“心我”,“形我”是物质的,也即现世里的吃穿住行及身体健康,也就是通常说的皮囊;而“心我”是精神的也即时空中内心的独立自由与愉悦快乐。“心我健康,即便闭上眼睛,你看到的心画,是蓝天白云下牧羊的草原,是宛延盘桓的秀丽山川……宇宙万物,人间百相,尽收其间,算是天底下最大的库藏。”他笑言自己的比喻夸张了,但却喜欢这样的奇思异想。在其诗集《情爱诗章》300首中,那种悠游寂静、田野牧歌的自然心境处处可见。“诗歌是我心灵的写真,岁月的留痕。即便我可以虚饰一切,但在诗歌面前,我必须坦诚。”这是李子白先生在诗集序言里的话。
他又特别指出,“心我的干净远远重于形我。”看看生活中那些基层的劳动者:煤黑子、装卸工,环卫工人,他们做工时形我看起来是脏的,但心我是净的;而一些贪官的形我是高大上的,信誓旦旦、侃侃而谈,但心我却是污浊的。他的杂文《评奖先“评”评委》、《犯罪价值如是说》、《牢骚辨因》、《作为雷锋的粉丝》等,以客观犀利的笔触,论是非,辨正误,寻求人间真理,反映社会现象,使读者在享受文字艺术的同时,得到了心灵的启迪与净化。
如果把形我所从事的日常工作比作生存的手段,把心我所追求的事业比作精神的跳跃,那么李子白如今的境界,便是将工作和追求二者重叠了起来。正是为了这种“心形合一”,他数次放弃了世人眼中的好工作,只为能生活在陈忠实、贾平凹这些大家身边,用他的话说,“即使月收入较之前少了,但形我和心我能统一起来,实在是一件增加幸福指数的事儿。”
“激励向上应该是文学的本质和精神”
李子白代表作短篇小说《三十七计》2013年8月首度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即刻反响不平。西安光中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安邀约李子白先生,表达了对小说的赏识与支持,认为作品中的人物思想意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目前影视剧中最缺少的一种境界。“布局巧妙地《三十七计》在文本结构之外,找到了穿透现实的理由,并在真实叙事的向度上又一次力透纸背。”青年评论家、《延河》编辑宋小云这样说。
小说之所以取名《三十七计》,源于主人公苏子醉眼朦胧地说道:“你们也许读过《三十六计》,那是军事专着,说打仗的事儿。我这几年的经历是三十七计,说生活,其实和打仗没什么两样。”“苏子说的三十七计就是他就业创业的生存之计。”李子白解释道。
在李子白的许多作品中,主人公大都是像苏子一样的底层平民,发表在《小说林》的《野渡》,发表在《延河》的《水存》、《意外》,写的都是百姓的喜怒哀乐。谈到文学取材,出身陕北的他对记者说:“回顾柳青、路遥后至今,陕北作家的作品不管后来者有多少新技巧、新理念,多光鲜,作品却无出其右。他们是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典范,陕北文学的丰碑。柳青的意义不仅在于他给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留下了一批精美的精神食粮,还在于告诉那些痴心成为作家的后继者,只有在充分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提炼生活,耐得住寂寞,才能出反映广大民众生存状态、思想与情绪的作品。而路遥《平凡的世界》经历二十余年,销量和阅读量一直不减,其释放的正能量主题是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呢?”
作品是作家评价当下和历史的话语权利,也是反映人类生存状态和记载时代精神的主要载体。“如果文学有什么使命,那首先是救赎作家自己,向上向善,然后才是感染读者,产生共鸣,从而形成对某事某物的一致认识。这就是作品的魅力!”李子白将文学看作是社会的良心,是铸造人类“心我”的事业,“我们需要的是,真实记载了现实且赋予了作者深刻思想期许并被读者所接受了的文学。好的文学是树人的,创作那些具有激励向上文学本质和精神的优秀作品,应该是优秀作家的不二选择。”
“好的书法要追求书文同体的和合美”
李子白先生除了擅长文学创作,还爱好书法绘画篆刻,精通书法绘画技艺理论,在其随笔散文中,除了文艺评论,还撰写了书画评论,并创作了以书画家人生命运为主题的小说《切割高原的河》。他说:“上乘的艺术为简约。简约到用最少的笔墨,包容最大的内涵。”
观李子白先生的书法,其最大的特质就是没有为写书法而书法,一反常人将书法极端形式化,肆意夸大书法的线条变形。他在书写不同情感内容的文字时,产生相应的审美感受,形成不同的心境、情绪状态,将字的词义及文本内容与自己的书写结体和节奏有机统一,从而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他的书写创造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了不同的情感意味,达到了鲜有的书文同体的和合美。
其隶书作品“厚德载物”用笔规矩而洒落,骨力内含,结体紧密而内敛,无圆媚与轻滑;楷书一个“德”字,方正拙朴,外圆内方,显示出来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对生活及生命的态度;行书王维的《竹里馆》,将诗作里的那种沉静落寂、淡然自若的高山隐逸之情跃然纸上;草书李白的《将进酒》,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一泻千里之势,丝丝连带,环环相扣,字里行间渗出浓浓的酒的味道。
李子白认为,“好的书法作品一定是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心灵的东西,决定一个人艺术成就的除了技艺,更重要的是修养。”所以,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李子白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钻研。
艰苦创业,认定了的事情可以以生命为代价去换取的这股“倔”劲,大抵是“从厚重的黄土高坡走出来的绥德汉子——李子白”被行内行外大家们青睐的原因吧!
如今先生刚过“五十而知天命”之年,年富力强,阅历广阔;身处要地,高屋建瓴;文学创作,著作等身;字画艺术,精益求精。从事文学创作三十多年,他呕心沥血的文字作品,记录了中国世纪之交新时代普通人悲欢离合的人生命运,淳朴直白的笔墨,存放着自己坚守的现实主义信仰,保存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历史记忆资料。我们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学作品陆续问世,“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这一天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