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推理文学圈有多部小说亮相。作家蔡骏的长篇新作《宛如昨日:生存游戏》涉猎游戏幻想悬疑领域,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库”日前推出年轻作者陆秋槎 《当且仅当雪是白的》、时晨《镜狱岛事件》、陆烨华《超能力侦探事务所》等本土原创推理小说。推理小说这一看似小众的类型文学,呈现出题材多元的面貌,脑洞大开的解谜过程往往“混搭”黑色幽默、青春校园、游戏、古典等个性化元素,尝试塑造有血有肉的各色人物。在业内看来,这释放出的强烈信号是,推理小说首先也是关于人性的故事,而非仅局限于纸上谈兵的智力游戏。
资深推理迷樊纳的观点代表了不少读者的心声:侦探也好罪犯也罢,更多是小说人物设定在特定时刻所扮演的角色,并非脸谱化标签,一部推理作品要真正打动人,仍需以人文内涵唤起读者共鸣,而不是无意义的知觉刺激。
光“解谜”已难以满足大众新鲜感?
不少推理读者的阅读轨迹大多从本格入门,孜孜不倦读着福尔摩斯、埃勒里·奎因、阿加莎·克里斯蒂、江户川乱步和横沟正史,对“密室”“暴风雪山庄”和“不在场证明”等关键词烂熟于心。推理迷们在字里行间玩着一场场解谜游戏,当脑力激荡的新鲜感退却后,作者拿什么“诡计”和手法,重新调动起大众思维的满足感?
一些国内年轻作家尝试在推理作品中加入个性化趣味元素来求新。毕业于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的85后新锐作家陆秋槎,凭借其古典文献学专业背景创造出独树一帜的作品风格,《元年春之祭》就是难得的古典“炫学”推理小说,故事背景融入了中国汉代文化的斑斓画卷,让读者一边“烧脑”一边直观感受古典文化审美。陆烨华在 《超能力侦探事务所》 中,一改推理带来的紧张气氛,以拿手的幽默诙谐行文结合步步论证,让读者在背负沉重谜团的同时也能轻松大笑。多年写悬疑的蔡骏,在新长篇中把整个情节构架改为犯罪故事,淡化了原本的科幻性,加入大量社会性元素,强化了作品的通俗易读。
不难发现,传统意义上重中之重的“推理”反而被弱化为一种元素、一种表现形式、一条推动故事发展的线索,不少读者期待拨开复杂精妙、峰回路转的重重疑云后,能从作品中一窥人性善恶的狂澜与情感内核。
兼顾主流与小众的推理作家数量寥寥
推理小说的“混搭”趋势,一部分原因正出自对大众口味的揣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推理作者直言,如今能同时获得主流市场与小众圈子承认的本土推理作家数量实在有限,有些推理杂志的人气写手,出书后往往遭遇“差评”,出了一两本书后就销声匿迹了。毕竟,推理杂志凸显的往往是相对专业的趣味,作者通常把诡计或推理过程写得很复杂,但小说语言、人物塑造层面就处理得稍显潦草。因此,如何锤炼出鲜活叙事、描摹人性复杂,成了本土推理作家亟需补上的一堂课。
不妨看看日本知名作家伊坂幸太郎,读完他的推理故事,所有谜团已迎刃而解,但比起那种真相大白的欣慰感,萦绕在读者心头的更多是难以释怀的伤感和落寞。有网友评价,作品字里行间有种温暖而浪漫的基调,人物相当出彩,人们很难忘记书中常把甘地、毕加索挂嘴边的男主,也不会忘记重力小丑的比喻:“越是深刻的事物,越要充满活力地传达,就像是身背重物却跳着踢踏舞。”
或许,类型文学与纯文学应汲取彼此长处与养分。这也就不难理解,老牌纯文学刊物 《收获》 自去年底打造的新公众号“罪推理事务所”,便向大众征集悬疑、推理类稿件,力求打破文学界限,发掘新作者。优秀稿件除了能线上发表,还有可能经 《收获》 推荐给出版社结集出版。
在资深出版人士看来,吸引人的推理小说中,每次犯罪行为并不都是精心策划、如同教科书般的缜密谜题,相反,书中会抛来破碎而荒诞的谜面,受害人或嫌犯在很多时候也是巨大悲剧的一环,人物言行和彼时的环境、心态、巧合,阴差阳错地交织出一副光怪陆离的人性景象。也许,这种推理更接近生活———总有些片段触动到你我,这和解开谜题的一时亢奋是截然不同的感觉,真相并非绝对重要的东西,毕竟和解谜相比,生活的面目要层次复杂丰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