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掀起的热潮还未过去,一部反腐题材的纪实文学作品《追问》近日也受到了关注。昨天,由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丁捷反腐纪实文学《追问》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副社长崔宪涛,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章剑华,省社科联原主席张颢瀚,省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汪政等专家出席。
633个案例中选8个落马官员实例
在《追问》的封面上,丁捷写了两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时,才会追问自己内心的真实?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后,依然无法追问到自己内心的真实?
为了还原涉案官员的精神演变,丁捷从中纪委提供的633个案例中,筛选出28个地厅级与省管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并与其中的13人进行了面对面的长谈,由此获得了数十万字关于他们心路历程的第一手资料,最终选取了8个。
丁捷选择的案例都十分具有代表性,有因贪腐进监狱的金融天才,也有在三个“家”之间疲于奔波的副市长,还有为报答丈夫多年情分帮助丈夫任职某公司而出事的女县委书记,又或者表面上两袖清风其实贪婪腐败的高校党委书记,权势曾一手遮天的国企一把手等等。“这些案例都是中国高官落马案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几类人。”丁捷说。
非虚构情节反映复杂的人性蜕变
昨天的研讨会上,专家们结合当前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对《追问》进行了各自的评价和解读。章剑华认为这部作品在处理纪实与虚构、自述与追问、暴露与哲思三组关系方面有突破,通过非虚构情节深刻地反映复杂的人性蜕变。张颢瀚认为,《追问》是对转型社会的深刻“追问”,是将负能量转变成正能量的一本书。刘大先、丛治辰、鲁敏、王振羽、丁晓原、姜建、李静、张红军、程建平、汪政等专家从不同的领域对作品进行了各自的诠释,不过,专家们一致认为《追问》不仅仅是一部反腐纪实文学作品,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其文学性也非常突出,是“非虚构文学”中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丁捷是江苏南通人,现为江苏省省属某文化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主要著有长篇小说《亢奋》《依偎》以及大散文《约定》等19部作品。作品曾获亚洲青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合作)、中国当代小说奖、紫金山文学奖、金陵文学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多个国际国内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