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章节、31万文字,着眼于地处四川省秦巴山区的通江县,写就一部文学扶贫的壮歌……8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刘裕国与军队一级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郑赤鹰携手打造的长篇报告文学《通江水暖》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作品讲述了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造血”之路,书写了通江县各级干部和全县人民群众在贯彻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战略部署中打好脱贫攻坚战,探索出一条可循可鉴的脱贫奔小康的路径的故事。
通江县地处大巴山,根据当地规划,2018年全县贫困户全部脱贫,2020年全面奔小康。刘裕国与郑赤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前往通江蹲点。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刘裕国与郑赤鹰走访了通江县100多个干部群众和几十个村镇、几十个生态产业园,挖掘了很多脱贫的感人故事。他们在文中并没有去渲染宏大的场面,而是通过一些细微的“琐事”,让读者感受到这里的干部没有空话、大话,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带领老百姓奔向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