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展开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传统文学>正文

问世三十年,《穆斯林的葬礼》销量突破四百万册

时间:2017-09-25 11:34:05    来源:爆侃网文综合整理    编辑:爆侃网文 字号:TT

MAIN201709251020000559197004058.jpg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是来自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故事。1987年9月1日凌晨,当作家霍达抚摸着将近一尺厚的书稿,为其画上句号时,她深情地写道:“我把她郑重地交给鞭策我、信任我的编辑,请接住她,这是一个母亲在捧着自己的婴儿。”三十年后,霍达动情地说:“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就是两个字,感谢。感谢出版社的朋友们。更要特别感谢数百万未曾谋面的读者,正是你们给这部作品注入了活力,使它在三十年后仍然青春焕发。”

  1988年,本书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甫一问世,便收获如潮好评,被公认为我国第一部成功地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三十年来,《穆斯林的葬礼》不断重印,畅销不衰。截至2017年9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正版销量已突破四百万册,创造了严肃文学作品长久地赢得读者、占领市场的奇迹,成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最具生命力的经典之一。

  《穆斯林的葬礼》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描写了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表现了主人公矢志不渝地追求理想和事业的蓬勃不息的命运意识。“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两根故事线,一大家人的悲欢离合,交织重叠,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

  作者用穿插的笔法为我们展示了穆斯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人生历程,描绘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的“演出”;揭示了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全书容量丰富、视角独特、结构新警、语言精美、情感真挚、内涵深刻。在中国社会和世界格局的大历史背景下以小见大,深情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融宗教信仰与现实生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人性之美与价值之美于一体,在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上都代表了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高峰成就,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不随年轮老去而常读常新的常青树。

  作者以赤子情怀回望自己的民族和同胞艰辛跋涉的足迹,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里前所未有的艺术形象,以细腻精微的笔触探测人的灵魂,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曲终掩卷,荡气回肠,也拨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弦。一代又一代人为美玉之殇而慨叹,为新月之死而悲哭,奇珍斋和“博雅”宅里那些不死的生命,已经活在了读者心里。

  冰心老人曾说:“《穆斯林的葬礼》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刘白羽先生说:“读这部书,有如读《巴黎圣母院》,奇谲诡变,奥妙无穷。一个中年女作家,能够有这样强大的驾驭历史、挥洒人生、驱使命运,写得沉雄浑厚、凝炼典雅的创造力,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实在难能可贵。”

  对于这个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分娩”下来的“孩子”,作家霍达做出了这样的总结与期待:“我这本书是写一个穆斯林家庭60年的变迁,写他们曲折的爱情故事,写当时的社会背景、战争。其目的是唤醒我们的民族从苦难中崛起,从拼搏中新生。”“谨将此书奉献给亡故的人们,向他们表达我的怀念之情。谨将此书奉献给我的朋友和广大读者,这是我的心在和你们交流。我等待你们的批评。”

  霍达曾说:“当初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奢望得奖,没有奢望成为‘经典’,也没有奢望三十年后还能够畅销,当时只是想把爱和死写到极致,把这个‘活儿’做绝。一件文学作品的生命力,不在于作者的主观愿望,更重要的是岁月的淘洗,读者的检验。”而恰恰是在三十年的岁月洪流中,《穆斯林的葬礼》经历了时光与人心的锻造与洗礼,广为流传至今。

  1991年,《穆斯林的葬礼》与《平凡的世界》《少年天子》等书一道荣获中国文学的最高荣誉——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此后,各种荣誉与奖项纷至沓来。它曾荣获建国四十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长篇小说奖等多个文学奖项,并先后被列入“北京市十大畅销书”“全国文教类优秀畅销书”“家庭书架百种常备书目”“大学生所喜爱的作家和作品”“中国青年最喜欢的二十本古今中外名著”“一生必读的六十部名著”“香港中文大学推荐的八十七本书”“二十一世纪新四大名著”等多个推荐榜单。正如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王仲伟评价所说:“霍达先生的《穆斯林的葬礼》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命运的沉浮,至今感动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外读者。文学只有与人民大众共呼吸、共命运,文学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古今中外,凡是优秀的作品都必然是时代精神的代言、民族形象的写照;凡是优秀的作家都首先是一位思想家,能够洞察历史规律、把握时代精神。霍达先生的作品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人民大众的呼吸就是她的呼吸,她的笔下凝聚着人民的忧患,她没有忘记一个作家的良知、责任。”

  《穆斯林的葬礼》自问世以来,台湾国际村文库书店、中国文学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中文简、繁体字版以及英、法、阿拉伯、乌尔都等文版的译本。1992年,台湾《世界论坛报》以一年的时间连载本书。1993年台湾国际村文库书店出版了上、下册繁体字版。近年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更是始终将《穆斯林的葬礼》作为海外版权推广的重中之重,继请著名汉学家徐穆实(Bruce Humes)译出样章之后,又拟将其全本翻译成英文,向多国出版同仁进行推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指出,讲述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穆斯林的葬礼》正是这样一部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将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它真正体现了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的艺术态度。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说:“《穆斯林的葬礼》能够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成为销售最好、影响最大、生命力最强的代表之一并非偶然,这说明普通读者作为善良、单纯的个体,还是希望从文学作品中读到至真、至善、至美的东西,希望文学可以带给我们诗意和温暖,鼓励我们不断上进。《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最干净、最纯正的书,它讲述的是一个非常凄美、非常感人的故事。一部作品要想有长久的生命力,一定要和我们心灵中那些真善美的东西联系起来。”

  “镇社之宝”,这是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谈及《穆斯林的葬礼》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关系时做出的评价。曲仲说:“一方面,《穆斯林的葬礼》是中国当代文学殿堂里最有生命力的经典之一,这是我们非常珍视和宝贵的。另一方面对我们来说也同样可贵,被我们奉为珍宝,那就是作者霍达老师跟出版社三十年来的友谊。自1988年《穆斯林的葬礼》首次以图书的形式出版,就是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三十年的光阴,历经四代编辑,霍达老师从未改变对十月文艺的信任,作家与出版社之间这样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托付关系,是当代文坛的奇迹,也是当代出版史的奇迹。这样的关系,令我们感动之余,对我们也是一种鞭策。面对作者如此的信任和深厚的情谊,我们只能更加努力做好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让《穆斯林的葬礼》到达读者的路上畅通无阻。”

  作为作者,三十年来,霍达始终在文学面前保持着谨慎与谦恭。“面对文学,我有着宗教般的虔诚。我在写作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并且希望我的读者也能得到这样的享受。”对于《穆斯林的葬礼》与自己未来的创作道路,霍达说:“我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早在年轻的时候就发过誓,毕业以后要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我将不遗余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广大读者的厚爱。”作为出版方,在《穆斯林的葬礼》出版三十周年之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也将隆重推出十卷本《霍达文集》,收入《穆斯林的葬礼》《补天裂》在内迄今为止的霍达全部作品,预计于2017年底正式问世。韩敬群说:“二十多年来与霍达老师交往,她最喜欢和我说的一句话是:我们是以文会友。”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与贵相知心的友情,相信也会在《穆斯林的葬礼》第二个三十年的文学生命中继续传递、绵延。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