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作协共同组织的重大文学工程《雨花忠魂》系列纪实文学丛书第二批首发式在南京举行。10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书,用饱含深情的文字,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雨花精神,激励着人们不忘初心、一往无前。记者昨天专访了参与创作的刘仁前、张晓惠、李新勇、李洁冰等作家,分享他们的采写经过和心路历程,解读雨花魂的历史内涵和时代意义。
愿烈士精神有如长天之虹
“《丹心如虹——谭寿林烈士传》一书的创作,开始于去年底,从烈士英勇就义的南京雨花台到烈士求学求知的北京大学,从烈士从事党的领导的广西梧州到贵港烈士出生地谭岭村,都留下了我采访的足迹。”作家刘仁前接到采写烈士谭寿林的任务后,立即投入到采访工作中,“那时虽然是寒冷的冬季,但我的内心热烈如火,正如董必武称赞烈士的‘热情如火’。”
在广西梧州地委旧址小楼里,刘仁前见到了烈士常带在身边的那只破旧藤箱,那一刻,他仿佛“穿越”一般,见到了烈士风雨兼程、风尘仆仆的身影。采访过程中,刘仁前得知烈士在妻子赴苏联学习时,专门准备了两册笔记本,约定了通信联系方式,这是一个充满温情的革命者形象。为了更加深入了解烈士的心灵世界,刘仁前还专门阅读了谭寿林的小说《俘虏的生还》,“青年革命者阿曼的形象始终在我脑海萦绕,他情感丰富的内心装着坚定的信念,也装着对爱人的思恋,那样丰满而生动。”
一次次踏访,一次次座谈,一次次阅读,烈士内心激荡着的革命热情,深深打动着刘仁前,“烈士妻子钱瑛在烈士牺牲31年后,写下了‘丹心贯日情如海,碧血雨花气若虹’的诗句,我将诗句化为了这本书的名字,以此纪念谭寿林烈士!”
铭记历史是为了拥抱未来
作家张晓惠此次采写的是李耘生烈士,知识分子身份,地下工作经历,传奇爱情与催人泪下的亲情,这些都深深吸引、打动了张晓惠,“由此,我走近了烈士、认识了烈士,欣赏并且爱上了笔下的李耘生。”
首发式上,张晓惠深情描述:隔着大半个世纪,我跟着烈士走进老虎桥模范监狱,走进南京宪兵司令部阴森的看守所;看着李耘生给妻子写下情深意长的诀别信,然后慨然走上刑场。看到李耘生,这位俊朗潇洒的中共南京特委书记,特务将其两岁多的儿子抱在牢房的铁窗前又强行夺走,在儿子的哭喊声中,他面临的亲情折磨与严峻考验……
写作的过程更是一个探询与拷问自己灵魂的过程。星空下阳光里,张晓惠不止一次地思索,不止一次地隔着时代与岁月的长河,就信仰与生命的价值与李耘生交谈、探讨,“铭记历史是拥抱未来的最好姿态,我也将自己在书写烈士中的感受与心得,以散文随笔,以讲座、以党课的形式,分享给我的读者、同事和学生,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些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又山高水长的故事,这些在中国革命史的长河中,永远璀璨荣耀的名字。”
从信仰入手打开一片天地
在雨花台烈士英名录上,金佛庄的名字排在第一个,他是中共第一位军人党员,是黄埔军校最早牺牲的中共党员,是第一位牺牲在南京的中共烈士。作家李新勇此次采写金佛庄,但由于烈士牺牲得很早,没有建立档案,绝大部分材料都随历史销遁无踪。李新勇从仅仅3000字的小传入手,一步步走进了烈士的心灵世界。
接到任务后,李新勇用一个月时间,先后奔走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江苏省党史办、南京市档案馆、苏州市档案馆、东阳档案馆、金佛庄烈士陵园、良渡村等地,面对资料短缺的情况,李新勇没有气馁,经过很多个夜晚的琢磨,终于找到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他们这一代人从不缺乏的信仰。用今天的话来说,那个时代的人们心中普遍都怀揣着一个‘中国梦’,他们一生奋斗的过程,就是圆梦的过程。”
李新勇介绍说,金佛庄从事革命的时期,主要是共产党诞生和国共合作时期,有的人像墙头草,获取利益最大值;而有的人,不管政治风向往哪边吹,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动摇,舍身为民,矢志兴邦。越是纷繁复杂、瞬息万变,越能考验一个人信仰的坚定性,“写作过程中,我不断串入历史,这些历史看似跟金佛庄无关,事实上,正是这些历史事件才使金佛庄坚持信仰至上,不管在什么环境中,都能为了信仰而慨然担当。”
为解读革命英烈寻找答案
作家李洁冰瞻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墙壁右侧的“大事者,与国与民,有大利也,我当为国民而生,也当为国民而死。——徐楚光”,内心沸腾起来,她此次负责采写的正是徐楚光烈士。“早春的土地开始苏醒,田畴泛绿,油菜花满目盛开。我将沿着一位叫徐楚光的红色英烈的生前踪迹,南下北上采访。”
在北京,李洁冰采访了徐楚光的女儿徐定生和儿子徐建,听他们讲述记忆中的父亲,此外还得到徐楚光第三任妻子朱晖给徐楚光一份世纪情书的复印件。李洁冰被这样一个跨越世纪之恋所打动:“一位江南小女子,嫁给一位职业革命者,从此也将他游走刀刃的生涯一并承揽下来。所有的一切,岂止万千语言能够形容……但老人将漫长的六十七年简单浓缩,风雨过尽,云淡风轻。”
从北国,到南疆,从革命老区,到天涯海角,李洁冰足迹遍及英烈生前的诸多角落,又采访了徐楚光的学生乐伟平的妻子、战友骆中洋的儿子骆东旭、另一个战友赵鸿学的妻子卢静,只为解读革命英烈的性格源头寻找答案。
李洁冰说,“徐楚光是楚地山民的后代,他的性格,就像那些遍地生长的芭茅,是在一种贫瘠、寒苦的场域中形成的。他对那片大地的回馈,日月有证。”
实习生 王建娟 记者 贾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