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媒体播出平台强势崛起,网络小说改编、偶像演员主演、瞄向低龄受众的“IP(知识产权)剧”空前火爆,在暑期档成为荧屏主力军。
IP剧的先天优势是拥有原着的大批铁杆粉丝,但同样,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吐槽助力热播而非口碑。
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网络剧《盗墓笔记》刚播出一集,已经被批评得一无是处;
湖南卫视每周钻石剧场播出的仙侠剧《花千骨》虽然邀请了原作者共同编剧,也还是没能让粉丝满意,为了方便演员表演,男主角的气质由高冷变为暖男;江苏卫视播出的《两生花》因古装剧播出限额干脆将故事穿越回现代,“只保留原着主人公姓名”的改编方式引起了原着迷的吐槽。面对拥有众多原着粉的改编剧,改不改,如何改,是个问题。
《两生花》是由唐七公子的网络小说《岁月是朵两生花》改编而成,但是当原着迷们满怀期待打开电视机的时候,却发现它与原着几乎完全不同。
“我喜欢唐七公子很多年了,但是看到这部剧我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最尴尬的是,当朋友问我剧情会如何发展时,我连一个字都无法剧透。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岁月是朵两生花》的忠实读者表示。
由于剧情改动较大,许多看过原着的观众甚至都无法判断故事发展的脉络,这也成为《两生花》的集中吐槽点。
此外,在小说《岁月是朵两生花》中,颜朗是秦漠的孩子。“但是,就目前的发展轨迹来看,颜朗是谁的孩子还是未知数。
至于最后编剧会把这个孩子安排给谁,我也真是不知道。”有观众表示。不仅如此,电视剧版《两生花》还加入了一个反派角色欧阳腾,去掉了小说中其他小配角。这难免给原着迷们带来“面目全非”的感觉。
面对质疑,《两生花》的编剧季炜铭
电视剧编剧的专业角度,解释了为何在改编时如此“大动干戈”。季炜铭首先强调:“我们不是只保留了原着中的人物名字,还有许多经典桥段都被保留了下来。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基本上继承了原着人物情感的发展,只是根据影视作品的需要增加了更多的情节内容。”在季炜铭看来,小说是个人创作,它受到的干扰比较少,创作空间很大。而影视作品是一个集体创作,是借着镜头、音乐、场景和台词来诠释故事。“小说人们可以脑补,但是电视剧是力求氛
围精准的,会减少很多遐想空间,所以我们只能按照影视本身的一些规律来创作。”
《花千骨》原作同名小说写的是近两年最为流行的仙侠、魔幻题材,在互联网上有着极高的人气,号称拥有千万级别的小说粉丝。不光是国内,这部小说在泰国、越南也有读者群,原着小说甚至在泰国脱销。因此,电视剧才刚播出12集,网络点击量已经突破15亿。而根据数据监测显示,早在开播前,该剧在微博上便十分活跃。在近一个月内,微博关于古装剧的十大话题,九个都与电视剧《花千骨》有关。
制片人唐丽君表示该剧IP基础非常好,但确实众口难调。身为原著作者、编剧的果果同样表示压力很大,因为每个人想象的都不一样,她坦言:“对于改编,我的态度是喜欢就看,不喜欢就把它当成另外一个故事。”抛开剧情,《花千骨》开播前最引以为傲的是特效技术,请来了好莱坞制作《阿凡达》的团队。没想到播出后,观众吐槽男主角白子画的飞仙镜头与孙悟空的筋斗云、长留仙山与指环王精灵族瑞文戴尔、怪兽与哥斯拉、长留山中的悬浮仙山与《蜀山传》如出一辙……更搞笑的是,连花千骨吃的包子都是特效做的,实在让人有一种老子有钱,土豪炫富的感觉。对书迷来说,他们期待的是有想象力和新鲜感的特效画面,否则即便制作上无瑕疵也好像山寨货。
相较于荧屏两部热剧,网剧《盗墓笔记》才开了个头就被嘲讽揶揄,甚至要盖棺论定了。其实,进入故事才只一集,但制片方加出来的两集先导篇让网友不满。“不尊重原着就不要改编原着,剧组是只买了‘盗墓笔记’这四个字?除了人物名字对得上号,什么都不对。” 南派三叔原着《盗墓笔记》拥有数千万粉丝,网剧中除了沿用人物名字外,对人物背景、身份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最明显的是男主角吴邪从一个开古董店的小老板变成了德国留学生,而且是“骑摩托车”横穿欧亚大陆回到中国;其身份也从“盗墓贼后代”变成了“文物要交给国家”、“一定要把牛头交给文物保护所”的乖宝宝,盗墓行动也变成了“护宝”行动……
对于《盗墓笔记》原着粉的吐槽,编剧白一骢和彭阗表示,第一次看到成片就做好准备了,正常看待,合理面对。白一骢说,“上交国家”这一台词代表正确的“三观”,若照搬原着将无法过审。“盗墓犯法,假如大家认为盗墓是合法的、能拍的,那我无话可说。”至于先导片,其目的在于把吴邪原本盗墓家族的身份换掉,合法化;让原着中“主动下墓”变成“被动下墓”,都是为了接近原着。他们表示:“接下来的剧情基本贴着原着线路走。”
事实上,从盗墓牟利到保护文物,这就是从字面到画面的距离,没有一个国家在主流影视文化中粉饰、鼓励犯罪,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在的问题在于,或许,编剧们可以用更灵巧的方式改编,而非生拉硬拽让观众感觉被侮辱了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