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全国公安文联召开了全国公安网络文学创作座谈会。这是我们第一次关注到公安网络文学的发展。小小的一个会议,应该说纠正了我许多过去有失偏颇的认识。
首先是对所谓网络文学的认识。过去总以为网络文学鱼龙混杂,除去穿越、玄幻没什么正经内容,现在才认识到网络文学不仅已经有了轰动全国的《甄嬛传》《山楂树之恋》和《匆匆那年》,也已经有了大量严肃的公安文学作品。如刘鹏(雷米)的侦探小说《心理罪》,便是拥有众多粉丝的佳构。其次是对网络文学创作者的理解,特别是公安网络文学作家们,座谈会上,他们那一句“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出于对自己职责的尊重”的创作感言,使我深受感动。第三,对公安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感受,不再仅仅是想着管理和引导,而更多开始考虑发展,考虑让公安网络文学能够振翅腾飞。
公安文学,有着和其他文学流派不同的特点。当然,以职业划分文学,一直有人认为并不科学。但我以为,在中国,这种划分却也是体现着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学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特别是军旅文学和公安文学,它们各自不同的创作特点,它们各自不同的文学理念,其实真的各有与众不同之处,并且逐渐形成了自成一家的文学体系。特别从公安文学创作来说,其独特的战斗性,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文学品质。
确实,公安文学是具有战斗性的。这不是一个“极左”的口号,也不是什么狂热的自恋。公安文学的战斗性是由它的本质、它的内涵和它的服务对象所决定的。既然是公安文学,既然是公安火热斗争生活的文学反映,那它就必然不是软绵绵的吴侬软语,不是轻飘飘的花前月下。看看最近的几部优秀公安题材影片吧,《白日焰火》《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哪一部不是直面人生,直面社会,揭露黑暗,讴歌光明。因此,把公安文学搬到网络上,它也仍是公安文学,也仍是“正义战胜邪恶”这句话的艺术解释。
有人反对文学本身的教化功能,但文学的教化功能是天然的,是人类进步的必然反映。我们要研究的是这种教化功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换句话说是它的艺术性的提升。好的文学作品几乎必然是寓教于乐的。说到网络,这种特性就更为突出。在座谈会上,公安网络作家们一致谈到,网络阅读门槛低,其阅读群体低龄化,所以公安题材杀进网络必然要在保持主题正确的前提下加强它的娱乐性。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而且也是一个已经不容我们不研究的课题。
娱乐化和保持战斗性其实并不矛盾。我们的公安网络作家正在为此而孜孜不倦地探索。
据统计,2015年十大网络剧评选,其中有三部是公安题材作品,分别是《心理罪》《暗黑者2》《他来了,请闭眼》。这三部剧作其实也是由三部脍炙人口的网络小说所改编。30%的比例,已经告诉了我们,网络是公安文学创作的一个新领域,一个全新的广阔天地。这也是件好事,它表明公安文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提高公安网络文学的质量,保持它的战斗性,加强它的娱乐功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公安网络文学作品。
著名公安作家吕铮在座谈会上说,网络其实就是件工具。话虽简单,却有深意。是的,工具是要被人所掌握的,网络文学的属性其实仍然是创作者的属性。吕铮的话还蕴藏着一股锐气,那就是公安作家们那种不服输的勇气和力量。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关注公安网络文学,我们推动公安网络文学,就是要为公安文学开辟一个新的战场,要在纷杂凌乱的网络上,奏响公安文学的铿锵之声。
纵观当下的网络文学,虽然仍然有着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大浪淘沙,泥沙俱下,正是优秀文学作品破壳出茧之时。公安文学此时不在网络上亮剑,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