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美人鱼》,动辄票房达到30亿;一个《盗墓笔记》的IP,已经被炒至天价,光是电影《寻龙诀》,就已经拿下十多亿的票房;《琅琊榜》在创造电视节目收视奇迹的同时,也打造了一个成功的IP组合,前景看涨;放眼海外,漫威动画公司的超级英雄的IP更是金字招牌,《美国队长》、《钢铁侠》、《雷神》、《蚁人》等系列,更是在全球吸金千万亿……谁能想到,在拍成电影之前,这些人物、故事都只是一本小册子。IP怎样从一个小故事,变成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呢?5月9日,著名编剧汪海林、导演陈俊霖在前创汇与300多名投资者一起畅谈了IP热背后的财富秘密。
IP是互联网新贵打造之概念
在前创汇组织的这次“影视IP该怎么投资”的经济论坛中,投资人很想知道关于IP投资的真相。但是,编过《神医喜来乐》、《铁嘴铜牙纪晓岚》的汪海林告诉听众,“IP热”背后是一个深刻的产业革命。“IP,这样一个连外国人都不用的简写概念最近却在中国火烧火燎,炙手可热,大有燎原之势。”这是为什么呢?虽然在英文上说,它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之意,但汪海林指出,“这个词却是国内互联网行业新贵生造之词。”其中,互联网行业试图通过这个词,直接杀入传统影视行业,并推动影视行业的深刻变革。
汪海林的说法,引起了在场投资者的认可。此前有评论认为,这一热词要不了多久便会被人唾弃,就像“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一样,而且将会有无数热钱被忽悠得栽在这个热词上,因为并非所有的“知识财产”都有可被开发成电影项目的潜质:无论什么故事,若要在大银幕上呈现,它必须“可拍摄”(能转化为电影视觉语言),“可融资”(有人愿意砸钱投拍),“可营销”(具有足够的卖点说服投资人砸钱),“可观赏”(影院愿意排片,观众愿意买票)。这几个要素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一个IP,看似很棒,但真的要做成像漫威超级英雄系列,需要长时间的经营和沉淀。如果只想赚快钱,恐怕很容易铩羽而归。
IP是一个旁氏骗局?
汪海林甚至表示,“IP热”是一个“旁氏骗局”,是资本发热,打着IP的幌子用低质量的网络作品圈钱,不是创作高峰的爆发。“IP热”所体现的是整个行业生态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汪海林说,网络作品本身整体水平不够。
但是,汪海林更忧虑的是,文化产业因资本的进入而变得浮躁,好作品依然稀缺,更多的烂片充斥市场。这是由资本的特性决定的。“一方面,近年来大量的投资资金涌入影视产业,投资人对影视剧制作流程、规律等都不了解,通过网站购买到粉丝追捧的热门IP,另一方面,故意不找专业制作团队,草草制作快速上映,动员粉丝炒热话题,最终迅速圈钱,降低了作品专业性。”
其中一个案例是,在今年的影视今年初由蔡骏小说改编的《谋杀似水年华》,即使有Angelababy、阮经天这样的一线大牌担任主演,票房也不过一千多万。某些好IP没有收获好作品、好市场,成为了当下IP热中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现象。陈俊霖也指出,“目前对于影视作品的投资,不少都讲不上成功”。《叶问3》的票房惨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叶问系列这个IP,也从7年前的火爆,今天市场反应冷淡,其中的变化值得深思。
《三体》的作者、科幻作家刘慈欣曾在一次发言中表示,IP热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国电影产业缺乏原创能力。他说,与原创相比,买现成的IP当然容易得多。“美国科幻电影大部分是原创,靠买IP改编的科幻电影只是少数。但中国的现状是:编剧普遍不懂科幻,科幻作家普遍不了解电影编剧,制作公司要想从头打造一部原创科幻电影难度很大。”
刘慈欣的观点与汪海林不约而同。从创作者的角度看来,确实对于IP热保持谨慎态度。因为创作者也无法断言,能否打造成功的IP。
电影圈是小圈文化
不过,对于IP的投资选择,其中还有规律可循。尽管汪海林表示,投资者最好不要碰影视作品,“开火锅店都比投资电影好”,但事实上,很多投资者认为,还是能这个领域中发现一些优质的IP。尤其是二次元文化的兴起,或者会给这个领域带来全新的助力。IP剧投资方看中的,就是网络文学、游戏、动漫的那群忠实粉丝和他们的消费能力,这些元素代表着收视率或者票房成功的核心保障。
在前创汇论坛的最后,陈俊霖的话让在场投资者陷入了沉思:“电影圈是小圈文化,进入这个小圈不是靠钱就能解决问题的。这是第一。第二,谨上当防受骗,影视行业不是那么简单,这里面水很深。这行业里面90%是忽悠,9%是明目张胆的骗人,只有1%是做事情的。从导演的角度,都是希望跟专业的人打交道。如果投资人不懂电影,那导演是不愿意与他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