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展开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视角>正文

光明日报:网络文学研究要从表层进入深层

时间:2018-03-20 13:39:40    来源:爆侃网文综合整理    编辑:爆侃网文 字号:TT

eca86bd9e3961994a8dc11.jpg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2018年第1期刊发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黎杨全署名文章《虚拟体验与文学想象——中国网络文学新论》。作者认为,西方网络文学聚焦于“革新性”最突出的那些方面,而忽视也缺少绝大多数普通网民的文学写作。

  与之相比,中国网络文学中普通网民文学生产的繁荣是世界上少有的现象,从而提供了足够丰富的此类文学现象与文学现实。中国网络文学的不可取代,更在于这些普通网民生产的海量作品,以及背后折射的文学想象与生存体验。

  这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网络社会来临后人类文化文学的走向、变迁与症候,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特价值。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它折射了现代人的虚拟生存体验,展示了人机关系、人类在网络时代的命运与精神症候。这些虚拟生存体验,正是网络带来的不同于传统社会的部分“新现实”。新媒介的出现,深刻改写与重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往方式与精神体验。种种日常与非日常的交汇、时空穿越、化身生活、虚拟交往……构成现代人活跃驳杂的日常体验与生活想象,网络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曲折折射了这些“新现实”。

  第二,中国网络文学呈现了一些源自网络或带有网络印记的写法,展现了网络时代诡奇丰富的文学想象。数字时代现实与虚拟的混杂生活状况,驱使写手不自觉采用那种把日常与非日常、现实与幻想、学院与江湖统摄在一起的架空式描写,而且也只有通过这种描写,我们才能透过俗套情节的背后看到那些“新现实”。

  第三,中国网络文学的上述特质也启发了研究网络时代的文学,特别是大众文学的新思路与新模式。在观念上,学界必须改变那种认为只有超文本、多媒体作品与网络才是“血肉”联系、才是“真正的”网络文学的理论观点。其实,渗透了网络“存在无意识”的线上原创作品与互联网同样是“血肉”联系,同样是“真正的”网络文学。必须重视并深入揭示它们与网络社会的内在联系。不能按传统大众文学的固有观念——即将其仅仅视为幼稚轻率的文字垃圾——去理解网络文学,而应将其看作一个表层主题与深层意蕴可能存在分裂的“双层体”。

  与此相应的是,在研究方法上应采取一种网络时代的“症候阅读法”,尝试从表层进入深层,从枝蔓的俗套情节、从字里行间去捕捉背后潜在的“沉默的”网络“存在无意识”。从研究素养来说,研究者需谙熟网络文化并拥有持久的网络生活经验,否则只能在网络文学的表层与外围不断打转,很难获得真正的突破。

  同时,作者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呈现出一定的世界性与独特价值,但对此也不能过于拔高。

  总体而言,中国网络文学尚有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写手游戏化的写作态度与写作伦理的淡薄,一味迎合读者而造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颇,现实生活经验与文学储备缺乏,对人性、人类命运等宏大主题少有关注,网络连载机制的随写随发带来写作的随意与文本结构的混乱,商业写作的模式化与始终如一的欢乐叙事严重伤害了文学价值,生存体验的开掘与艺术想象的生成受到妨碍。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