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展开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视角>正文

合肥晚报:网络作家——繁荣合肥文化的新文学群体

时间:2018-10-19 14:11:52    来源:爆侃网文综合整理    编辑:爆侃网文 字号:TT

res01_attpic_brief.jpg

res04_attpic_brief.jpg

res07_attpic_brief.jpg

res10_attpic_brief.jpg

res13_attpic_brief.jpg

res16_attpic_brief.jpg

res19_attpic_brief.jpg

  他们是法医、银行高管、IT从业者以及全职妈妈,他们又是文学创作者、影视编剧。他们,或是通过网络开启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或是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专业作家,抑或是从传统笔端默默转向了网络文学创作……他们,被大家称为“网络作家”,但在他们的心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学印记,他们只是借助网络这双翅膀,将自己的故事、身边的故事、合肥的故事传播得更广、更远。

  网络作家有着怎样的灵感和生活感悟?合肥本地的网络写手创作的未来又在哪里?近日,记者采访了合肥的几位知名“网络作家”,了解到他们鲜为人知的人生历程和背后的创作故事。

  用网络文学传播合肥故事

  2012年除夕,全家人都在看春节晚会,法医秦明独自坐在客厅一角,抱着电脑敲下一行:“第一次站在露天解剖室前,面对一具新鲜尸体的时候,我刚刚过完18岁的生日。”——《尸语者》第一案拉开“大幕”。此后的几个月,只要不加班,秦明都会按时回家,先陪儿子玩会儿,21:00以后开始写文,每天6000字,凌晨2:00左右睡觉。不久后,“法医秦明”系列作品让全国网友“聚焦”合肥。

  今年37岁的秦明是安徽省公安厅物证鉴定管理处副主任法医师。他最早是在自己的微博上用文字记录法医工作的闪光点,后又在网络上更新小说,把自己经历的通过法医技术指导破案的案例进行改编创作,到目前为止,秦明已出版法医系列小说6本、“守夜者”系列小说2本、法医科普图书1部。但对于“网络作家”这个称呼,秦明却坦承“不敢当”,他说:“我文笔有限,从不敢自称作家,我只是个奋战在公安工作第一线的法医而已。”

  秦明做法医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办案无数、感触良多。他曾看到过有一名女医师,用微小说的形式记录着她工作的点点滴滴,受到了网友的追捧,改善了医患关系。受此启发,秦明尝试把经历的一些通过法医技术指导破案的案例进行了改编,发布在网上。他的故事真实、接地气,水上浮骸、滴血屋顶、深山屠戮、古墓戾影、血色婚礼、幽灵鬼船……一个个通过法医技术指导侦破的案件被“还原”到小说,几年间,秦明已出版了9本书,其作品还被拍成了热门网剧,刷爆朋友圈。对于自己的创作初衷,他感慨道,毕竟正常人接触到法医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对于法医这个行业有很多的不了解,觉得既神秘又畏惧,导致法医这份职业经常会被他人误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受到了很多委屈,所以,他决定把自己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故事和细节记录下来,传播给大众,让法医能获得更多的社会尊重,同时也能让犯罪分子受到一定的震慑。

  “法医秦明”个人微博目前已拥有500多万粉丝,被评为“全国十大基层公务员微博”、“全国十大公职人员微博”、“全国十大惠民微博”。他还曾被评选为CCTV2016年度法治人物、2012-2016安徽年度微博风尚人物,2015、2017年度当当影响力作家,曾获全国首届网络文学双年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四届科普作品银奖。其系列小说畅销超300万册,由其系列小说改编的三部网剧总点击量超50亿。

  从法医先锋到网络作家,他用网络小说让人们逐渐了解了法医群体。“万劫不复有鬼手,太平人间存佛心”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当代小说家

  要面对文字以外的东西

  今年29岁的大头马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现居北京,是一名职业作家和编剧。大头马自幼喜爱文学和电影,小学三年级开始在媒体发表文字作品,2012年开始写小说。其小说《谋杀电视机》曾获豆瓣阅读征文大赛虚构组首奖。其代表作有《谋杀电视机》《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

  谈到网络文学,大头马坦言自己差不多是从1998年就开始接触到网络的,同时她认为互联网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物,因为从小到大,她一大部分的生活,包括写作的生命都是在互联网发生的。“我接触网络算是比较早的,我上小学时家里就有了第一台电脑,我的很多同龄人还不知道互联网的时候,我就经常在网上浏览了。所以我最开始写的文章,很多都与互联网有关。”大头马认为,上个世纪末网络文学刚刚萌芽的时候对于网络文学是一种基于媒介传播的属性进行定义的,即发表在网络平台上的文学作品。后来网络文学网站的出现催生出了具有目的性、功利性的写作模式,极大地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发展。

  大头马说她算是见证了网络文学最辉煌的黄金时期,“我大概是十二岁开始泡天涯,主要在上面写文章,跟帖,交朋友,做版主。高中时又注册了豆瓣。在网上我交到了很多朋友,他们中的很多也成为了我现实中的朋友,大家纷纷发帖、写东西,作品在网上贴过以后又登在了报刊上,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写作风气。”大头马说,这种风气在2010年之后逐渐开始消失,有段时间,她把自己写的东西在豆瓣上登出来,没有什么人看,也没有什么评论。那之后,她写了很多文章,但写了就存在硬盘上,也没有想过要去发表,或给别人看,对这些作品,她称为“抽屉文学”。“我认为‘抽屉文学’就是一种积累,一种沉淀,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大头马大学学的是心理学,毕业后最开始从事的工作却是IT业,后来却又放弃前途大好的未来,毅然停下来,思考为什么活着,想找到人生的使命感,转行做了作家。第二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虚构组首奖的获得令她正式出道,之后,她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谋杀电视机》、《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长篇小说《潜能者们》。2016年,《谋杀电视机》被改编为同名话剧于人艺上演。

  对于“网络作家”这个称呼,大头马并不是十分认可,她认为自己属于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一代。大头马认为,在网络时代,小说家要面对的是文字以外的东西。“我们这一代,乃至往后的小说家,要面对的东西,已经不再仅仅是语言、叙事、主题这样一些基本问题,我们要面对的是媒介、载体、形式的问题,这些看似是文字以外的东西,其实正是小说内容的一部分,是创造性的一部分。因为我们不可能不去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去选择性地忽略世界的主线剧情,沉湎于一种古老技艺的重复过程中,将自己封锁在小说家这样一个狭窄的知识群体当中去创作。那样的话,小说虚构性的这部分,必然会被其他东西掠夺掉,变成一种自娱自乐的游戏。”

  将写作激情磨炼成创作才能

  说到王妤婕,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提起网络作家乌小白,估计有很多人都是她的读者和粉丝。乌小白是合肥本土网络作家和青春文学作家,已出版了《青春的庙》、《内有恶女》、《御姐驾到》等多部小说。而目前,改编自乌小白同名小说的电视剧《你这么爱我,我可要当真了》已经拍摄完毕,不日将与观众见面。

  说到写作,乌小白瞬间打开了话匣子,她说她从小就喜欢看书和写作,二年级时就读完了《镜花缘》、《红楼梦》,当时的海量阅读为现在的文学创作打下基础。

  乌小白说,写作上对她影响比较大的是一大批武侠作家。因为超级喜欢金庸,初中时,乌小白就开始尝试写小说,叙述了一个十四岁美少女闯荡江湖的武侠故事。“那时我有很强烈的创作冲动,课外时间基本上都用来写小说了,一共写了四部,六七十万字,没想过出版,就是写着玩,纯当练笔了。”因为喜欢看武侠小说,大学毕业后,乌小白还去了武汉的《今古传奇》期刊担任起了武侠版编辑,工作中接触到了更多的写作者,自己的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就酝酿着写一部完整的作品。

  虽然特别喜欢武侠类小说,但乌小白首次出版的“处女作”却是一部校园青春小说《青春的庙》,之后出版的十几本书也都是描写都市、职场、竞技方面的作品,对此,乌小白说,写作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阅历,因为自己比较年轻,所以写武侠故事就会显得很幼稚,没有代入感,就想着还是从自己的身边写起吧。“未来转战武侠小说是我的梦想,不过目前还是会写都市言情,因为我觉得更有现实意义和成就感。”

  “写作可能对某些人来说是分裂的过程,对我来说,写作是个分裂人格痊愈的过程。在写作中自我检讨,自我纠正,慢慢拼凑出完整的自己。”乌小白觉得写作中最考验创作才能的是精确。词汇量不够,想象力不够,甚至是领悟力不够,都无法精确表达。“有时花好长时间推敲一个字词,就是为了达到绝对精确。”

  作为写手,任何时候都习惯性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时时刻刻准备记录下来身边的人、事、物。乌小白过去常备小本子,现在用智能手机,常常一言不合就打开备忘录记下某个有特色的人物,或者有意思的一件事。

  网络小说这些年很受年轻人的追捧,在合肥,也有不少网络写手在辛勤创作,但是能够被剧组相中,改编拍摄登上荧屏的还不多见。乌小白的小说《你这么爱我,我可要当真了》能够从出版,到剧组改编拍摄,也确实受到不少合肥本土网络写手的艳羡,对于合肥目前的网络作家以及创作未来,乌小白也有着自己的建议。

  “网络写手,勤奋和天分,缺一不可。”乌小白说,首先,怕穷怕累的话,就趁早转行吧,“网文模式只降低了写作门槛,并不会提高平均收入,底层写手千字5元多如牛毛,大神就那么几个。”

  乌小白建议网络写手们,别盲从潮流,写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多阅读,多练笔,多关注社会热点。“故事要充分调动读者的好奇心。当然,光有好奇心不够,还必须有基本审美和正确三观,否则,读者也是不买账的。”

  坚持

  是网络创作基本要领

  银行高管、文学女子、网络作家,这三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那就是巢湖作家严群。

  严群今年55岁,刚刚退休。作为一名职场女性,她长期坚持读书、写作,发表了若干文学作品,并出版了一部二十六万字的长篇小说《花开花落》,著名作家鲁彦周先生曾为此书作序。她还创作过一部中篇小说和散文集。但就是这样一位已不算年轻,在巢湖文坛已小有名气的女作家,却于2015年开始尝试写网络小说,并一发不可收拾,已完成了两部作品。

  这个女人在我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她原本是春秋诸侯国郑国的公主,却三次代王后,七次成夫人,九次为寡妇,历史给她的定论是倾国荡妇,因为她,媚君王惑臣子,因为她,发生了三场大战,然而,却有一个男人,一个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男人,为了她,不惜毁家灭族;为了她,拨动天下风云。本书带你走进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看一段惊世骇俗的情爱缠绵……这部《倾国之乱》,共273章节,81万字,目前在网上已有30多万的阅读量,评论超过5500条,很多读者表示,对作者的文字描写、人物刻画印象深刻,看得出来,作者做了很多功课。

  《倾国之乱》的作者就是严群,从传统小说的笔端转向网络小说,严群也经历了一个从不知如何下笔到逐渐驾轻就熟的适应过程。“我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随着网络文学的发达,网络写手和网络读者队伍也逐渐发展壮大,我想着自己应该也能写,就想尝试一下。”刚开始试笔网络小说,严群经常看到读者的留言中有些批评的声音,有人说她的小说文学性太强,节奏太慢,看着太累。一些网络编辑也建议她注重故事性,不要太过于写实。前20章,严群就大改了3次,几乎全部推翻重来。“网络小说和传统小说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网络小说要求有大纲,从头到尾,每一段大概多少字,要在什么地方有波澜起伏,都要提前考虑好。一根主线下来,会分成很多枝节,不停地有伏笔,两三章就要有个故事高潮,这样读者才喜欢看。因为我写的是历史故事,最初刚开始写的时候我用了不少文言文,结果被读者‘投诉’太难懂了,希望我写得通俗一些。而且网络写作讲究快节奏,每天至少要更新3000字,不能断更,这就很考验作者的耐力和恒心。”

  克服了最初的不适应之后,严群慢慢从网络写作中找到了乐趣,“每天想到有这么多的读者在等待我的更新,就觉得很有动力,也很有成就感。”严群说,写作对于她来说是一份“美差”,能让她感觉到一种愉悦的享受,哪天不写反而觉得难受。“我觉得对于网络作家来说,坚持是基本的要领,如果做不到这点就成不了一名合格的网络作家。”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