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正走在发展的快车道上,但随着网络文学作品数量的繁荣,现实题材作品匮乏的问题也一直存在。在北京十月文学月期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作家协会、阿里文学联合举办的“新时代新风口:网络文学中的现实题材精品创作”主题论坛举行,与会的政府、出版机构、网络文学平台代表及作家、评论家就新时代现实题材的创作如何打破套路化、模式化的症结,“改造”并影响网络文学的创作形态和格局展开主题讨论。
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在致辞中谈到,“现实主义”创作是作家对生活真实的反映,传统文学作品耐品味,使读者在反复的探究中不断有新的发现。这与网络文学中惯用的以超现实的手段来处理现实题材有所不同。然而网络文学的阅读具有碎片化、一过性的特征,这使传统基于文本细读建立起来的批评方式受到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如何建立突显新时代文学价值和时代特征的网络文学特征的评价体系?将个人的书写体现出时代的精神,这是当前摆在网络文学评论和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张苏认为,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首先要在政策上加以引导,规范和引导大家的思想和认识,把创作和发展的思路统一到中央的政策上来,支持网络文学作品“精品化”;二是要积极地出台政策,对网络文学企业和作家,给予相应的支持,比如,即将出台的“五个一”扶持政策,将从导向把握、环节监督等方面促进行业的发展,促进成果转化。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互相借鉴,相互交融,共同探索发展之路。对此,作家关仁山谈到,网络文学异军突起,影响巨大,读者面广,给文学带来新气象,也给传统文学带来冲击和启示。大家各有所长,网络作家长于叙事方式,传统作家创作则更厚重。书写时代精神,创作现实题材的精品力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青年作家石一枫讲到,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不能用简单二分法去分,要看其内在的文学精神。青年评论家刘大先认为,媒介的融合将促成文学融合,网络文学在现实题材创作上大有可为。网络文学作家骠骑希望向传统文学作家多学习,传播正能量和主旋律,创作出更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围绕本次讨论主题——“网络文学中的现实题材精品创作”,与会嘉宾各抒己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胡晓舟和阿里文学总编辑周运一致认为,近年来网络文学创作现实题材的作品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不乏精品。网络文学评论家肖惊鸿认为,网络作家越来越关注现实题材,而且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如骠骑的红色历史军事题材系列,何常在的《浩荡》以及最后的卫道者创作的《中日战争》《猎日雷神》等等。网络文学作家何常在在发言中谈到,网络文学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涌现的人物故事都给了网络文学作家现实主义创作的土壤,他们有能力也有实力,有时间也有资本来创作更多的现实主义作品。网络文学作家最后的卫道者谈了他对当今文学流变的观察,他认为不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正向性的和光明的作品都占主流。
另外,在谈到网络文学的阅读方式对现实题材创作的影响时,青年作家侯磊提醒,网络文学的阅读是移动阅读、快速阅读,读者带入感强。但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环境,对于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的影响是一开始就需要谨慎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