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展开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视角>正文

文学报:建构数字媒介时代的网络文艺学

时间:2018-11-08 14:17:49    来源:爆侃网文综合整理    编辑:爆侃网文 字号:TT

181451335d3z.jpg

  自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网络文学、数字艺术成长迅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强劲的文艺新军。在中国网络文学发展20年之际,欧阳友权的新著《网络文艺学探析》(以下简称《探析》)与读者见面,为方兴未艾的网络文艺献上了一份学术厚礼。早在网络文学进入中国之初,欧阳友权教授便率先进入这一领域,是传统学院派涉足网络文艺研究的第一代学者,这部《探析》从文艺学基础学理的维度,试图建构数字媒介时代的网络文艺学,正是这位“元老”级理论“开拓者”的新成果和新贡献。

  《探析》涉及网络文艺的学理逻辑、理论转型、观念谱系、价值构建、体式形态、现状评辨、批评范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作者紧紧把握网络技术之“冠”下的文艺之“根”,考察细致入微,问题层级推进,是网络文艺学基础理论建设的深垦拓新之作。

  该著前两章作为核心阐释部分,为全书奠定了网络文艺理论研究的基本维度,可以视为“理论之根”。在这里,作者首先从网络文学的本体结构出发,厘清网络文艺学的学理逻辑,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数字化语境下网络文艺所引发的理论转型。作者以网络文学为个案,用本体论的哲学方法由其现象本体探询其价值本体,揭示出网络文学本体的双重结构——以媒介赋型为载体,以比特语言进行文本叙事,以欲望修辞为写作动机,以在线性虚拟真实为书写内容,以电子文本为存在范式,共同构成了网络文学显性结构的存在方式;而网络文学对文学知识谱系和文学体制“原点”的重构,“在线民主”的创作方式构筑文学民间立场,文学性的技术祛魅与电子诗意的文学性返魅相互交织,还有后现代语境“图——底”关系的文化表征,以及人文理性的意义承载等,共同体现了网络文学隐形价值的存在本质。基于网络文艺本体论的建构,作者考辨了新媒介、新文类、新艺术对文艺研究范式和边界带来的改变及其必然性依据。

  然后,《探析》用两章的篇幅试图为网络文艺学构建新的知识谱系和价值结构,可以视为全书的“理论之干”。在这一部分,作者从不同侧面剖析了网络文学的体制谱系:第一,数字化技术促使文学话语权下移,文学创作的主体身份由此向民间的技术“草根”开放;第二,网络文学在解构传统文学创作秩序的同时,重构了自由写作的新秩序;第三,传媒市场的产业化运作带来新媒体作品的爆发式增长,遮蔽了传统文学经典的光芒;第四,网络文学的市场化生产令文学的价值认同标准发生改变,商业价值和大众文化价值开始遮蔽对“文学性”的膜拜价值;第五,传统文论的逻辑原点显现出逐渐消解抑或转型的趋势;还有,消费社会的文化经济因素和数字媒介的技术因素构成了数字传媒时代图像文化转型的历史性推力,二者合谋对文字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干预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文学应该坚守其本体论承诺,重视新民间文学的艺术提升,并不断探寻电子文本的艺术创新。作者认为,网络写作“自娱娱人”的自由性和娱乐化可能淡化文学的主体承担,功利化导向也会弱化文学的审美品质,因而,网络创作需要加强人文审美的意义赋予,提升人文精神的思想追求。

  在最后三章中,作者解读不同类型网络文艺形态中的理论问题,可以视为全书的“理论之冠”。作者首先瞩目网络时代的文学形式,廓清了新媒体文学作品在文体形式上的变化,分析文学形式蜕变对创作主体的艺术思维带来的深远影响,具体解读了博客文学、微博客文学、微信文学、手机短信文学以及数字动漫、网络游戏、网络火星文等新媒体艺术的存在方式和审美形态。然后,作者深入网络文学现场,辨析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困境,揭示出网络文学发展中“数量与质量”“技术与艺术”“市场与审美”以及学理形态建设的“解构与建构”等方面的悖论,考辨了网络类型小说的发展机缘,分析了网络写作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最后结合网络文学评论的新特点和传统文学批评的固有标准,试图为网络文艺构建起新的批评范式。

  相对于传承千年的传统文艺,网络文艺才刚刚起步,对它的观念辨析和理论建构也处在“探析”阶段。这部《探析》所开启的学术新视阈致思致理,为新生的网络文艺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空间。

  (《网络文艺学探析》欧阳友权/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5月版)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