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在文艺领域尤为突出,网络文艺创作风起云涌,网络文学一马当先,网络游戏、影视、音乐、动漫等泛艺术门类,引人注目的作品不断出现,新的文艺现象令人目不暇接。截止2018年6月底,中国网络用户约8.02亿人,其中网络文学用户4.06亿人,网络游戏用户4.86亿人,网络音乐用户5.55亿,网络视频用户6.09亿,粗略估计网络文艺综合用户高达7亿人。可见网络文艺在民众当中的巨大影响。文艺事业能否长期繁荣发展,有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定位创作方向与时代发展的关系,通俗地说,文艺作品如何通过展现时代精神风貌,发挥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作用。网络文艺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当前,网络文艺的内容、形式以及表现方式仍处在摸索阶段,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变革与创新多重压力。因此,网络文艺在明确方向、厘清路径、去伪存真等方面的任务显得尤为迫切。
网络文艺的宏观与局部定位
从创作体系来看,主流化价值取向是网络文艺创作的必由之路,但这个提法毕竟过于笼统,对于复杂的网络环境而言缺乏针对性、建设性与可操作性。我们必须对多元化、多样化、高速流变的网络文艺生态条分缕析深入研究,建立更为具体可行的价值评估体系,更恰切地诠释这一全新的文艺形态。从创作主体来看,网络文艺实现了创作者与受众的零距离交互,实现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与流动,这一民族文化的自然动力弥足珍贵,但同时,政策监管与理论批评却与创作主体相对隔空,而导致不同身份的人对网络文艺现状产生认知错位。这是网络文艺生态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有耐心、分步骤,循序渐进地在创作实践中探寻规律,趋利避害,包容并举,逐步建立创作规范与评价标准。任何一种新的文艺形态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网络文艺必将在大繁荣大发展的基础上承担起塑造时代精神的重任。
有一点毋庸置疑,包括网络文艺在内的文艺创作方向宏观定位是“以人民为中心”,这是由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决定的。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说得透彻清晰。那么相对而言,网络文艺作品的点击率、流量、IP效应等等,显然是其局部定位。网络文艺从业人员和研究者一定要认清这一点,站在时代高度去创新突破,努力提升网络文艺的社会价值,这才是网络文艺的长远发展之计。
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有分有合,总体来说差异大于类似,主要涵盖了原创网络文学、网络自制剧、网络游戏、网络动画、网络音乐、网络有声读物,以及依托网络文学版权改编的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多种文化娱乐形态。网络文艺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表现形式多姿多彩,但也存在粗制滥造、跟风雷同、涸泽而渔等不良现象。
连续数年,国家在互联网行业开展清网行动、剑网行动等专项活动,无非是对宏观定位的确认和目标实施的巩固,实际上,这也为网络文艺的局部定位确立了行为规范、扫清了认识障碍,对网络文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对优秀文艺作品的创造与传播,对行业内部的良性有序竞争更为有利,这也是成熟网络文艺生产机构普遍持有的态度。政策管理部门与企业分工不同,目标一致,才有可能开创网络文艺的新天地,实现网络文艺塑造时代精神的历史使命。
网络文艺生态系统的特质
网络文艺生态系统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不同艺术形式之间借助网络便捷的互动模式,逐步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由最初的版权转让到如今的共同开发、互惠互利,进而催生出一个超大规模的网络文艺生态系统。
网络文艺生态系统能否良性循环,网络文学的作用至关重要。以影视改编为例,自《步步惊心》《杜拉拉升职记》《失恋33天》《裸婚时代》等被搬上荧屏和银幕,文化市场迅速聚焦网络文学。其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甄嬛传》《琅琊榜》《花千骨》《芈月传》等现象级作品不断产生,所覆盖的受众群体之广,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之大,远远超出了文艺范畴。2016年的《欢乐颂》《亲爱的翻译官》《微微一笑很倾城》;2017的《风筝》《风起长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2018的《扶摇》《如懿传》《延禧攻略》《天盛长歌》等多部热播电视剧,均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这些作品的网络同步播映也获得了巨大的流量。
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一方面是数字阅读具有传播便捷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是潜移默化,大量吸收消化其他文艺样式有效养分的结果。网络文艺生态的开放性与聚合作用,网络文艺平台的互动性,使得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的产生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创作过程,而是一个复合的、多元的相互渗透的文本建构。专业领域称这一形态为孵化过程,其实就是不同艺术样式的及时交互,其释放的能量不只是简单地叠加,而是倍数的增长。
网络游戏与网络文学的互动程度丝毫不亚于影视,大量热销的游戏均改编自网络文学,或是根据游戏设定反向定制网络文学。网络游戏与网络小说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近期的一些作品实现了文学、影视和游戏的同期开发,影游互动。
网络动漫的发展速度同样是惊人的,2017年中国动漫核心用户将超过8000万,被称为“二次元”人群总数将超过3亿,97%以上是“90后”和“00后”。2017年国内动漫行业总产值预计将增长至1500亿元。
网络剧后来居上,成为近两年热门的网络文艺新锐,从单部播放量来看,2017年有25部网络剧播放量超过10亿次,其中11部播放量超过20亿次,以此来看,20亿的播放量已经成为了热门网络剧的最新门槛。网络剧不仅为视频网站带来点击量,会员付费观看模式也为网站吸纳了相当数量的会员。随着“一剧两星”的推动,电视剧要以更高质量来获取有限的市场份额,网络剧趁势而上延展了相对紧缩的电视剧市场,给观众带来了多元的文化选择。
由此可见,网络文艺生态系统一旦形成良好的机制,将逐步显示出新兴文化互补性、自律性的优势,从而展现优秀文艺作品的表现力,提升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创新性和文化张力,最终形成新的文化范式。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网络文艺大发展大繁荣不可或缺的前奏曲。纵观当下网络文艺走向,我们所看到的是不断的系统整合、跨领域重组与借力,以及大数据“一夫当关”之下勇敢的挑战,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用来形容网络文艺生态系统在阵痛过程积累的经验、创造的模式,一点也不夸张。
网络文艺的民间性与国家化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恰逢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和变革期,人们生活节奏在变化,消费方式在变化,情感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变化。这些变化所孕育的巨大能量,正好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型传播方式得到了释放。在全球文化互动频繁的今天,网络文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展现了中国社会正在崛起的民间力量,民众广泛参与艺术创造,成为中国在全球文化交融中显著的特色。
在政策引领护航下,近两年网络文艺发展进入了黄金期,这使作为网络文艺端口的网络文学发挥出巨大能量。据调查,目前全国共有650万网络作家,签约作家约占其中十分之一,日均更新2亿汉字。网络文学从中国古代传说、故事里汲取大量养分,其精神内核是东方化的、中国式的,这为中国特色的网络文艺生态系统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与发展纵深。
当前网络文艺的民间性和国家化已初步形成“合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当代文艺向何处去的忧虑。网络文艺不断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如何融入世界文学艺术的洪流,并参与全球文化新格局的建构,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可以预见,网络文艺蓬勃兴盛所展现的时代精神,将作为国家“软实力”,在国际社会塑造和展示新的中国形象。目前,东南亚与北美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一批出版机构和专业网站将目光投向了这片领域,网络文学有望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窗口。
网络文艺是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必然会带有“后工业”文化的特征。资本的大举进入,使得文化生产与工商业联姻,形成所谓“文化工业”。网络文艺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标志就是轻思想积淀、重娱乐消遣,颠覆和搞笑成为通行的手段,价值消解成为时尚……如何继承传统,探索新型文艺样式的“中国化”之路?如何有效吸收西方传播学的合理成分,创造并总结出全新的中国本土经验?上述问题已在不同层面上浮出水面,直接影响着中国网络文艺的走向与审美判断。在波涛汹涌般的互联网文化现场,态度决定了方向,文化自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一整套价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