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展开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视角>正文

社科院:文化趋势与网络小说的经典性

时间:2015-12-10 16:08:00    来源:爆侃网文综合整理    编辑:爆侃网文 字号:TT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十多年来,作品总量之大用浩如烟海来形容绝非夸张。在文学界——确切地说是“传统文学界”,人们常常对网络文学有这样的质疑:网络文学作品普遍粗制滥造,难以留下长久流传的经典。

  对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到,“经典”观念本身是特殊历史的产物,与口传、文字、笔墨纸、印刷术这些条件是相应的,主要是为了在特定的技术局限下保存、传播文化经验。而到了电子时代,传播和保存信息的条件前所未有地宽裕,其总量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接受极限。如此,或许可以说,“经典”终结了。

  当我们使用“网络文学”这个概念来统称那些作品的时候,其实我们并没有清晰地理解文学机制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诚如麦克卢汉《古登堡星汉璀璨》所说的那样,与其只强调技术变革,更应该重视的是和它同时出现的社会结构的变革,如果能够考虑到社会结构变革,那么很多争论就可以迎刃而解。关于网络小说的经典性问题也是如此。

  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学机制的平台类型、参与人群、运营模式等具体构成因素影响了特定故事类型、文化观念内涵的网络文学作品样态。网络文学的性质首先取决于“网众”是由怎样的人构成。1997年到2003年的早期中国互联网,上网用户主要是从事科研、教育、计算机行业的用户及学生。此时的“网络文学”所反映的是这个群体的文化趣味。在网络用户主要为大学生等高知群体的情况下,新兴的互联网络媒介对文学的意义,首先是出现了榕树下等网站,为在传统期刊体制找不到发表渠道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发表和交流平台,其次才是为喜好通俗小说的读者提供便利、及时、海量、免费的阅读渠道。

  随着上网人群的扩大,网络读者的需求越来越趋向通俗化,网民的首要文学需求从表达交流变为休闲娱乐,因此通俗幻想型小说(即所谓“玄幻文学”)渐渐开始成为主流。龙的天空、幻剑书盟、起点中文网等文学网站取代了BBS论坛和门户网站读书频道,成为主要的文学平台。2002年10月,起点中文网正式推出在线阅读收费模式。这是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它使网络文学的读者、作者、网站3个主要参与方的利益达到平衡,使得网络文学告别业余时代,实现了可持续地产业化。由于表达和交流功能被博客等新的平台所取代,榕树下等以文学交流为核心的文学网站趋于没落,因此在习惯“纯文学”标准的观察者眼中,2003年的网络文学“乏善可陈”。恰恰正是在这一年,玄雨的《小兵传奇》、萧鼎的《诛仙》、烟雨江南的《亵渎》、说不得大师的《佣兵天下》等玄幻作品成为当年最热门的作品。

  至此,网络文学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网络文学的功能也从精英小众时代的发表交流转为草根大众时代的消遣娱乐。超长篇幻想小说由此成为“网络文学”的代名词。其后,低收入、低学历的人群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网络文学读者规模进一步扩张,网络小说彻底全众化、通俗化、草根化。2010年以后,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阅读随时随地成为可能,超长篇连载小说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巩固。

  理解了技术以及相应社会变革所产生的文化嬗变,我们就可以克制文化偏见,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网络文学。在“经典终结了”的时代,我们面对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挑选最有价值的信息,凝聚社会核心共识。

  通俗文学自有其生生不息的根源,也自成流脉,它最直接地体现了一个时代读者代表性的或普遍性的情结。在比印刷文明更竞争激烈、更快捷反馈的数码时代,最受关注的网络文学作品能最为充分地呈现出网络读者的群体情结以及这个时代和社会的症候。敏锐的作者可以对此情结进行苦心孤诣的创造。应该说,但凡能长期受欢迎的、被反复阅读的通俗文学作品,必定是在满足受众“俗”的需求的前提下作出审美突破,以独特艺术创造来激发读者的精神需求,抵达雅俗共赏的境界。在这样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普遍的、共通的精神,获取经久不息的共鸣同感——那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网络文学“经典”。

  或许,会有某些艺术低劣的网络文学作品争得一时风头,那是它契合了特定时刻的社会心理。这不足为奇,“严肃文学”里,同样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名作”。那些跟风、粗制滥造的网络小说作品和作者,必定会被淘汰。时间是最有力的筛子,或许有遗珠之憾,但终无鱼目混珠之恨。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